为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态势,嵩明县公安局龙保派出所立足辖区实际,聚焦高校群体特点,创新反诈宣传模式,通过“视觉+听觉+感观+认知”举措,多维发力,打好以“七个一”为机制的反诈宣传组合拳,把反诈知识送到师生身边,全力筑牢辖区反诈防护墙,切实守护好广大师生的“钱袋子”。
发放一封反诈宣传信,打好入学“预防针”
针对新生社会经验不足、防范意识相对薄弱的特点,在新生入学环节切入,以派出所名义向每位新生发放《致新生的一封反诈信》,旨在第一时间唤醒新生的防骗警觉,建立初步防范意识,为大学生活扣好“安全第一扣”,从源头降低受害风险。

观看一部反诈影视片,强化内心“震慑感”
组织学生集中观看反诈题材电影《孤注一掷》,电影深刻揭露诈骗产业链的黑暗内幕和巨大危害,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共鸣,让学生们对电诈犯罪有更为直观、深刻的认识,提升警示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筑牢“不想骗、不敢骗”的心理防线。

签订一份反诈承诺书,压实主体“责任田”
签订《不参与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承诺书》,通过书面承诺形式,严肃法律告知和诚信教育,引导学生明确法律底线和责任义务,强化自我约束管理,自觉抵制涉诈犯罪活动,进一步压缩违法犯罪空间。

推送一批反诈短视频,提升宣传“精准度”
深入分析研判近期高发电诈警情类型,如刷单、网贷、冒充客服、虚假购物服务等,围绕刷单、网贷、虚假购物服务等多发类型,精心筛选并定期通过校园新媒体平台、学生群组等渠道,推送一批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的高质量反诈短视频、预警提示,实现了反诈知识的高效、精准投送。

开展一次反诈专题讲座,筑牢校园“防火墙”
联合学校定期组织开展专题反诈宣传讲座,由经验丰富的民警或邀请反诈专家进校园,以案说法,深度剖析诈骗手法、揭秘话术套路、传授防骗技巧,并提供现场咨询答疑。此举增强了宣传的权威性和互动性,有效提升了师生的整体识诈、防诈、反诈能力。

组织一次反诈知识测试,检验知识“吸收率”
组织开展反诈知识测试,围绕常见诈骗类型、防范要点、处置流程等设计试题,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组织学生参与答题。这不仅是对前期宣传效果的有效检验,更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巩固反诈知识,确保宣传内容入脑入心,真正转化为防范能力。

建立一个反诈值日机制,构建反诈“新矩阵”
创新推动建立“反诈值日生”机制,在班级或宿舍层面设立学生反诈宣传员(值日生),经过派出所简要培训,负责日常身边的微信提醒、线索收集、信息转发等工作。激发了学生参与社会治理的主动性,构建了“警校联动、师生参与、自我管理”的群防群治新格局,实现了反诈宣传的常态化和长效化。

通过“七措”并举,构建了“入心、入脑、入行”的全方位、立体化高校反诈宣传防范体系。自实施以来,辖区高校师生对电诈犯罪的知晓率、辨识率、警惕性显著提升,涉校电诈警情案件得到了有效遏制,同比下降22.36%,环比下降18%。下一步,嵩明县公安局将持续深化各项措施,动态调整宣传策略,不断巩固和扩大工作成效,全力营造安全无诈的校园环境。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1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