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昆明长安网
当前位置: 首页>地方频道
长湖司法所:多措并举化解土地纠纷,筑牢和谐乡村法治根基

农村土地纠纷因涉及农民核心利益,往往成为基层治理的痛点难点。石林县长湖镇维则村两户村民因土地边界争议引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受阻事件,正是此类矛盾的典型缩影。面对历史遗留问题与现实利益冲突交织的复杂局面,石林县司法局长湖司法所立足“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目标,创新运用“法治+自治+德治”融合模式,通过四步工作法成功化解积怨,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鲜活样本。

精准摸排,实地调查厘清纠纷症结

长湖司法所联合镇平安法治办、维则村组干部组成专项调解小组,第一时间深入纠纷现场开展实地勘查。调解团队通过卫星定位、传统丈量相结合的方式,对争议土地进行精准测绘,明确甲堆放石头占用乙土地面积达0.3亩,并详细记录地形地貌特征。在掌握客观数据基础上,调解组采取“背对背”沟通策略,分别听取双方诉求。通过分层梳理矛盾焦点,调解组准确把握双方核心关切,为后续调解奠定事实基础。

2.jpg

法理情融合,创新思路破解争议僵局

面对双方在土地边界问题上的长期积怨,调解组突破“就事论事”局限,创造性提出“土地置换+边界重划”方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关于土地经营权流转的规定,结合双方实际需求,建议将乙位于同进波满的1.7亩承包地与甲坦石路旁地块进行等面积置换。调解组从三个维度展开说服工作:法律层面,出示土地确权证书明确权属关系;经济层面,分析置换后双方耕作便利性提升;情感层面,强调“六尺巷”典故中邻里互让的传统美德。经过7轮协商,双方最终接受该方案,实现从“对抗”到“共赢”的转变。

闭环管理,协议履行确保调解实效

为保障调解成果落地,调解组制定“三步走”执行机制:一是现场指界,组织双方在村组干部见证下,利用GPS定位仪重新打桩定界;二是公证备案,将置换协议报送镇司法所进行合法性审查,并纳入村集体土地台账管理;三是跟踪回访,建立“30天+90天”双周期回访制度,定期检查土地使用状况。截至目前,双方已按协议完成土地交接,甲方高标准农田建设顺利推进,乙方新置换地块作物长势良好,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图片1.jpg

下一步,长湖司法所将持续完善“土地纠纷预警—多元化解—源头防控”全链条机制,以法治思维筑牢治理根基,用创新实践厚植和谐沃土,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广袤乡村绽放更加璀璨的治理之花。

Copyright © 中共昆明市委政法委员会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153号 滇ICP备07000700号-1

  地址: 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5层 邮编:650500

技术支持:昆明信息港 网络支持:0871-6396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