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市连然街道光明社区光明社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打造“敲门问需”摸实情、院坝恳谈听民意、普法宣传强意识、巡逻防控早发现、“码上办理”提质效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机制,通过“早发现、细研判、快处置”的工作闭环,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筑牢社区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敲门问需”,变“被动应对”为“主动发现”
光明社区深入贯彻落实“2+3(1)+N”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将社区精细划分成4个大网格23个微网格,整合社区网格员、物业、辖区民警等多元力量,开展“敲门问需”暖心行动。组织网格力量不定期开展入户走访,运用“看、听、问、记”四步工作法,重点排查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物业争议等12类常见矛盾隐患。

“小板凳院坝会”,畅通诉求渠道,凝聚党群合力
在社区基层治理精细化程度日益提高的背景下,居民需求诉求更加多元化、复杂化,小区矛盾触点多、燃点低,如果不及时处理,一些“小事情”就可能衍生为“大问题”,不仅影响邻里关系、小区和谐,更会影响社会稳定。为让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更畅通,光明社区推行“小板凳院坝会”,让党员干部与居民群众同坐小板凳,让居民声音“掷地有声”,从而实现共建共享、邻里守望,有力破解社区治理难题,从源头上防范化解矛盾,架起党群“连心桥”。

“法雨润民心”,提升法治素养,夯实治理根基
光明社区坚持以法治思维引领基层治理,开展多层次普法宣传,让法治精神如春风化雨般浸润社区每个角落,切实提高群众知法、懂法、守法的能力素质,提升居民法治素养,从源头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通过持续深入的普法宣传,居民法治意识显著提升,逐步形成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为构建平安和谐社区奠定了坚实的法治基础。

“平安巡防”常态行动,强化源头防控,守护社区平安
光明社区常态化开展“红袖章”民情前哨工程,由社区网格员、工作人员、志愿者、辖区民警等组成巡防队伍,配备统一标识和工作手册。巡防队采取“晚间巡逻+流动巡查”相结合的模式,重点覆盖小区广场、流动人员密集地、烧烤小吃店铺等矛盾易发场所,实现矛盾纠纷“巡中能发现、现场可调解、事后有跟踪”。通过建立“排查-登记-研判-化解-回访”全流程工作机制,实现矛盾纠纷从被动受理到主动发现、从事后处置到源头预防的根本转变,切实做到“巡防在路上,平安在身边”。

创新“码上办”机制,科技赋能,提升治理效能
光明社区创新推出“码上事马上办”智慧服务平台,依托“光明照进幸福里”微信小程序,打造集民生服务与矛盾调解于一体的数字化治理系统。该平台通过“三个一”模式重构社区服务:一个二维码实现诉求直达,居民扫码即可反映各类矛盾纠纷;一个闭环处置流程,确保问题从发现到解决全程可追溯;一支专业调解队伍,实现线上接单、线下调解的无缝衔接。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矛盾化解在社区”的治理目标,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数字化实践提供了鲜活样本。
通过构建预防、发现、化解、服务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光明社区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的治理目标,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1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