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昆明长安网
当前位置: 首页>地方频道
强烈推荐!这条打卡路线请收好!

禄劝,一片被红色与信仰浸润的土地。

在这里,巧渡金沙江、激战铁索桥、血染红军洞,这些红色故事的地标,不仅是历史的丰碑,更成为禄劝文旅发展的核心资源,吸引大量游客重走长征路。这里承载着红色革命的火种,也记录着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公安局民警辅警的执着坚守。

微信图片_20250424103034.jpg

地标1:皎平渡

1935年,中央红军在皎平渡以7条木船、37名船工之力,历经七天七夜巧渡金沙江,摆脱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留下“金沙水拍云崖暖”的传奇。如今,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引领着皎平渡派出所奋勇拼搏、砥砺前行。

在皎平渡派出所门前,民警闫明强弯着腰,依次为三轮车贴上反光条。“给车贴上反光条后,我们出行也更加安全了。”辖区群众李大爷说。

微信图片_20250424103046.jpg

针对辖区三轮车事故高发,皎平渡派出所创新开展“亮尾行动”,为2000余辆三轮车粘贴反光标识,并组织1000余名群众观看交通事故警示片,结合方言讲解安全法规。2024年,辖区三轮车事故同比下降78%。

微信图片_20250424103057.jpg

当年红军用火把照亮突围路,如今派出所用反光贴筑起安全网。146个“网上警务室”微信群实时跳动,“背包警务”把服务窗口“背”在身上,“交所融合”机制让警力像金沙江水般流动起来。

这一项项为民服务的工作法,真正实现了“件件有回应,事事有落实”。

地标2:翠华

1936年春,红二军团在此与滇军激战,79名红军战士长眠河畔,铁索桥上弹痕斑驳,桥头的石碑上至今镌刻着四师政治部主任萧令彬等英烈的赤子忠贞。

微信图片_20250424103106.jpg

“炮火横飞普渡水,红旗直指金沙江。”翠华派出所的民警辅警巡逻至此,总会在桥头烈士纪念碑前驻足,铭记红色历史,弘扬红色精神,一心为民办实事,成为民警辅警守护这片土地的无声誓言。

微信图片_20250424103110.jpg

“我还怕我说不清楚,结果和民警用苗语沟通起来一点都不费劲。”近日,在翠华派出所拿着崭新身份证的李大娘,笑得合不拢嘴。李大娘是苗族,和其流利的苗语相比,她的汉语总会“词不达意”。

微信图片_20250424103113.jpg

为了打通语言壁垒,提高为民服务质量。近年来,翠华派出所结合辖区特点,深入挖掘培养“双语”警力资源,创新打造“双语服务”新模式。

微信图片_20250424103117.jpg

这一服务提升了少数民族群众对公安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以优质的亲情服务,打造和谐民生警务关系。

地标3:九龙

微信图片_20250424103121.jpg

1935年5月,红军长征经过禄劝九龙镇时,留下红军伤病员养伤。红军走后,12位红军伤员被国民党和土豪劣绅押到落水洞,集体惨遭杀害。

微信图片_20250424103124.jpg

在这片流淌着红色血液的革命纪念地上,九龙派出所民警辅警守护着这片土地,化身忠诚卫士,构建红色警务新格局。

“这下好了,老人终于有身份证了,帮我们解决了大困难,太感谢了。”近日,民警在工作中得知,辖区一老人因行动不便无法出门办理身份证后,立即开展上门办证服务,为老人办理了身份证。

微信图片_20250424103127.jpg

九龙派出所在服务群众上下功夫、出实招,把群众反映的每一件事、每一起纠纷、每一个求助都当大事来办。用“四员工作法”守护民生:“解问号”的侦查员、“画叹号”的宣传员、“划句号”的调解员、“听冒号”的服务员,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警务中绽放。

金沙江畔,碧绿的江水奔腾不息,禄劝县局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红色警务真谛:在寻常琐事里倾听百姓声音,在百姓需要的时刻殷切回应。传承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让精神血脉在新时代警务中奔涌。当藏蓝融入红色血脉,历史不再是冰冷的石刻,而是警民携手书写的温暖长诗。

Copyright © 中共昆明市委政法委员会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153号 滇ICP备07000700号-1

  地址: 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5层 邮编:650500

技术支持:昆明信息港 网络支持:0871-6396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