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昆明长安网
西山区“五点发力”助推法治化营商环境

西山区秉承“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制度固基、执法护航、司法托底、普法润心、服务增效”的全链条法治生态,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强劲“法治动能”。

图片1.png

紧扣制度固基“切入点”,绘就公平竞争“规划图”

开展“上门巡诊”服务。结合区级实际推出《西山区关于优化营商环境“上门巡诊”服务企业实施办法(试行)》,建立“一把手”主动“上门巡诊”常态长效机制,以全区10条产业链为基础,绘制“1+10+N”主题诊室检索图谱,书记区长带头引领、区级部门群策群力,担任企业“家庭医生”“特护医生”。成立10个西山特色营商环境站,深度对接企业发展需求,筑牢护企安商“防火墙”。

助力企业“轻装而行”。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关于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法律法规政策清理工作的决策部署,推动开展涉企文件清理,严格对照上级文件要求,结合西山实际,统筹协调各单位各部门细化梳理需清理的涉企法规规章政策,着力破除制约企业发展制度机制障碍。

深化法律顾问体系建设。组建区政府法律顾问团及法律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全区招商引资、重大经济决策等方面,从法律角度提出意见或参与协调处理,较好地发挥了法律方面的参谋助手作用。深化街道法律顾问工作,推进法律顾问制度建设,加强对各街道重点企业、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工程的法律支持,畅通全区128个社区与顾问律师的“信息高架”。2024年1月至2025年3月,共审查区政府及有关各部门的涉法文件290余件,内容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土地一级开发、征地拆迁、滇池治理、城中村改造、招商引资、融资、规范性文件审查等重点工程项目和工作。

紧扣执法护航“出发点”,打造阳光透明“护商盾”

搭建便捷服务平台。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展云南省首个行政许可事项委托审批试点改革,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改革牵引,政务服务领域改革迭代升级,“最多跑一次”“只进一扇门”“不见面审批”等模式不断涌现。建立云南海口产业园区“互联网+政务服务”审批平台,强化数据运用,深入推进“并联审批”,创新采用“1+1+N”的审批办公模式,实现全程网办,杜绝“体外循环”,委托至云南海口产业园区开展的行政许可审批时限压缩率达到90%以上。大力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数据上云、服务下沉”,健全完善联审联批、容缺受理、绿色通道工作机制,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保姆式”服务。   

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进一步做好云南省“区块链+行政执法和监督”平台的推广应用,做好相关数据汇总分析工作,以开展行政执法常态化监督,2024年以来,组织云南省“区块链+行政执法和监督”平台培训4次。全面落实柔性执法“五张清单”制度,以解决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为着力点。进一步完善执法制度、改进执法方式、健全执法监督机制,切实把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的执法要求落实到执法实践的全过程、各方面。2025年一季度,全区共适用“减免责清单”办理行政处罚案件共472件,进一步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和促进改善了执法环境。

复议护航营商环境。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健全多元化涉企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将行政复议服务咨询功能拓展延伸至基层末端,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助推涉企纠纷化解进入“快车道”,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整合职责,畅通渠道,加快推进人员管理、工作流程规范化建设,确保全区基本形成公正权威、统一高效的行政复议工作体制,不断提升行政复议的知晓度和公信力,2024年1月至2025年3月,共办结涉企行政复议案件38 件。

图片2.png

紧扣司法托底“关键点”,筑牢权益保障“防护墙”

开辟民营企业绿色通道。畅通立体化诉讼渠道,对涉企案件优先立案。加强在线诉讼运用,通过“诉讼服务自助智慧终端”“24小时自助法院”等系统,提供网上、跨域及自助立案服务。在“两个中心”配备在线自助立案机器,设置自助缴费终端、案件连通平台,案件调解失败后可一键转立案,立案审查、缴费登记均可在“两个中心”完成。

高效审理涉企纠纷。深化繁简分流,充分发挥“速裁快审、繁案精审”的制度优势和效能,优化构建“两次分流三级过滤”的工作机制,即“立案速裁团队一次分流+后台精审团队二次分流”,“起诉前、立案前、审理前”三级过滤,推动非诉纠纷解决与审判顺畅衔接。强化商事案件办理专业性,选派经验丰富的法官专门审理公司、股权类商事纠纷;组建破产案件审理小组,提升审理商事纠纷案件的专业性和裁判统一性。

聚力破产审判解困局。加强破产审判信息化建设,通过线上表决、线上投票等信息化手段,便利债权人参会,降低成本。依托房地产企业破产案件的“府院联动”工作协调机制,建立破产案件“府院联动”常态化工作协调机制,着力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破产案件。推行预重整制度,建立庭外重组和庭内重整的衔接机制,有效实现对市场主体的救治。

紧扣普法润心“着力点”,构建护航企业“服务网”

压实普法责任制。印发《西山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普法活动方案》,组织开展西山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普法活动。区级普法责任单位结合“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责任制,坚持问题导向,通过“专项行动+常态化工作”模式,推动解决我区法治化营商环境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充分利用“法律进企业”“法律进商圈”“法律进商户”等载体,开展专项法治宣传,营造依法依规营商浓厚氛围,实现普法任务由“独角戏”到“交响曲”。迄今共开展各类企业普法宣传活动30余场。

开展精准普法。根据企业个性化法律需求和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开展“订单式”普法进企业活动。按照企业需求,实施“一企一策”精准法律服务,精准定制普法“菜单”,为企业“充电”,助推企业守法合规经营。围绕企业关心的劳动用工、安全生产、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律问题,深入企业开展精准普法,提高企业职工法律素养。印发《昆明市西山区民营企业法治体检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深入重点民营企业“一对一”开展法治体检专项行动,举办民营企业法治体检专项行动业务培训班,对辖区100多家民营企业提供法律咨询,解答法律问题,梳理法律风险点,出具法律意见。

创新普法载体。深化“互联网+普法”,整合资源、创新路径、搭建平台,以“昆明西山发布”“平安西山发布”“西山普法”等新媒体为矩阵,以短视频、动态海报、典型案例发布、法条解读等形式,深入宣传企业关心关注的法律法规,实现了“云端”送法,进一步提高了企业普法效果。将与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密切相关普法产品纳入西山区“法治宣传产品资源库”,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法治营商环境相关普法内容,实现普法形式由“传单式”到“全媒式”。

图片3.png

紧扣服务增效“落脚点”,营造亲商暖商“大环境”

打好法治服务“组合拳”。多部门多举措优化营商环境,区检察院多维度引入外部监督,在昆明中药厂有限公司正式挂牌“西山区法治营商环境人民检察院观察员站”,与区工商联联合在大唐西山区新能源公司挂牌西山区首个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检政护企e站”,理论与实务双向融合不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将法治送到企业的“家门口”;区司法局与区工商联、区科技工信局等部门坚持“订单式”送法进企业,走进云天化集团、东骏药业、中国移动云南公司等,听企业心声,解企业困惑,为企业员工送去一场丰盛的“法治大餐”。

构建全链条“服务网”。金碧街道在昆钢大厦举办“楼有喜事”主题暖冬惠企服务市集,搭建入驻企业多样化沟通平台,护航企业行稳致远。近年来,西山区有1件典型案例入选“2023年度云南省人民检察院保障和服务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典型案例”;《“五诊四治”开良方 政企同心医难病》案例入选云南省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暖心行动”典型案例。

搭建涉企调解“高速路”。不断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西山实践,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基础性作用,建立“西山区涉诉民商事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云南省金融消费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昆明市银行保险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多管齐下扎实推进涉企矛盾纠纷化解,为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贡献力量。2024年1月至2025年3月,全区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7698件,调处7698件,调处率100%,其中调解金融消费纠纷914件,调解涉诉民商事纠纷255件,银行保险业纠纷2974件。

从制度“立”到执法“行”,从司法“护”到普法“润”,从服务“优”到效率“高”,西山区以法治赋能营商环境,既有“软文件”,又有“硬举措”,更有“真实效”,以法治“组合拳”破解企业痛点、疏通发展堵点。前路漫漫亦灿灿,笃行步步亦驱驱,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永不止步,西山区将持续关注企业发展需求,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创新方法,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优化服务举措,为我区经济发展营造更加优质、稳定、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Copyright © 中共昆明市委政法委员会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153号 滇ICP备07000700号-1

  地址: 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5层 邮编:650500

技术支持:昆明信息港 网络支持:0871-6396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