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甸县检察院紧盯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针对残疾人、农民工、存在赡养问题的老年人等特殊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受损,不敢、不能、不会诉讼等维权困境的,创新打造“寻弱扶弱”民事支持起诉工作室。
2025年2月,寻甸县检察院与寻甸县综治中心等部门,建立寻甸县《弱势群体民事支持起诉协作机制意见》,检察履职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2025年至今,与寻甸县综治中心联合化解欠薪纠纷28起,涉及28人,在诉前程序帮助追回欠薪25.9万元;通过“支持起诉+司法确认”化解欠薪纠纷29起,协助追回薪资31.2万余元;共办理案件42件。

寻甸县检察院民事支持起诉“10项能动”工作法
机制“建”起来——联合综治、司法、行政、群团组织等8部门出台《寻甸县弱势群体民事支持起诉协作机制意见》,规范民事检察与民事审判、法律援助、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等工作有效衔接,畅通司法救济渠道,实现信息共享,形成保护合力,推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平台“搭”起来——依托综治中心大平台,在县检察院设“寻弱扶弱”民事支持起诉工作室,联合提供咨询、取证、调解、支持起诉一站式服务。
网格“沉”下去——依托乡镇综治网格、零工市场等便民服务窗口,放置民事支持起诉宣传手册,加强维权宣传引导。

证据“固”下来——破解打官司举证难,经走访查证欠薪属实的,联合人社、属地乡镇现场督促欠薪方出具欠条,解决被欠薪方举证难问题。
通道“快”起来——打通检法司司法确认“绿色通道”,畅通申请司法确认便捷维权渠道,通过司法确认赋予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打通维权“最后一公里”。通过“三个一”机制(一张欠条、一份裁定、一套流程)赋予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形成“调解-确认-执行”维权闭环。
监督“跟”上来——规范开展小标的涉民生案件的执行、执法司法检查,保障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最后一公里”的公平正义。

普法“走”出去——选派民事检察官轮驻寻甸县零工市场,通过成立普法志愿队,发放维权锦囊,对打零工群体开展订单式普法。讲透“干活留证据、借钱立字据、家事讲法律”三句箴言。
代表“请”进来——主动接受人大代表监督,2025年检护民生工作中邀请32名代表走进检察机关,汇报检护民生及支持起诉等各项工作,通过听、看、查、评、议,为民事检察工作建言献策。
防线“筑”起来——在支持起诉协作履职中注重防范虚假诉讼,重点关注建设工程领域名为追索劳动报酬,实为变相讨要工程款的虚假诉讼,切实维护司法秩序。

民心“暖”起来——通过跨部门协作、系统性履职,尽可能就地化解矛盾,帮助弱势群体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
寻甸县检察院将支持起诉检察职能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走出卷宗、走出办公室、走出检察机关,走进乡村、走进社区、走进市场。“三出三进”,现场化解矛盾纠纷,通过多部门协作、订单式普法、支持起诉+司法确认快车道维权、跟踪监督。建立固证→调解→确权→执行→监督五步维权闭环,切实维护特殊群体合法权益。
下一步,寻甸县检察院将持续开展好民事支持起诉工作,通过“支持起诉+N”,紧密依托寻甸县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践行“枫桥经验”,将支持起诉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深度协作,推动纠纷止于诉前。坚持实质化解与支持起诉相结合,切实维护特殊群体合法权益,化解社会风险隐患。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1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