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明市五华区大观派出所,有一方不起眼的小院。起初,它只是民辅警们短暂休憩的角落;如今却摇身一变,成了附近居民最爱来咨询、歇脚,甚至“唠家常”的温馨“会客厅”。 居民们亲切地称它为“反诈小院”——这里,正悄然筑起一道坚实的“民心长城”。

(大观派出所“反诈小院”)
这个转变,源于派出所创新的反诈思路,民警们意识到,传统的“高台教化”式宣传效果有限。于是,他们决定让反诈知识“沉”下来、“活”起来。
“反诈小院”成了试验田和根据地:
化繁为简接地气: 晦涩的法律条文被转化为大爷大妈一听就懂的方言土语。反诈知识不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融入茶余饭后的闲聊、鲜活的案例剖析,甚至随着广场舞的节奏一起律动。
精准滴灌见实效: 民警们在小院实践中摸索出“n对1”精准宣防模式。他们将复杂的诈骗套路提炼成通俗易懂的“诈骗手法揭秘期刊”,制作了贴心的“警民联系单”。以此为经验,全警出动,开展“拉家常”式的地毯式入户宣传,把安全知识像春雨般润物无声地滴灌进千家万户。
从“坐堂”到“入户”: 小院不仅是接受咨询的“诊所”(已精准宣防并拦截资金200余人次),更是经验输出的“大本营”,为高效的入户预防奠定了坚实基础。

(阿姨主动和民警聊可疑短信)
成效如何?数字和变化说话:
宣防覆盖辖区0.9平方公里、55个小区、48家单位、760余户居民。
小院见证大转变: 曾经对民警敬而远之的阿姨,现在主动来聊可疑短信;曾经对反诈宣传不屑一顾的年轻人,开始在院里现身说法,协助民警劝阻他人。

(警民共同参与的反诈“大合唱”)
从“独角戏”到“大合唱”: 反诈工作不再是公安机关的单打独斗,形成了全民参与的共治格局。当每位居民都成为反诈阵地的一块砖,守护财产安全的城墙自然坚不可摧。
一方小小的院落,因倾注了为民服务的真心,便成了凝聚辖区居民共识的精神地标。在诈骗手段日新月异的今天,“反诈小院”模式回归人心本真。用有温度的邻里对话替代冰冷的条文,让安全防范成为自觉行动,构筑起一道难以轻易攻破的心理防线。

(你守护钱袋子,我守护你)
未来,期待更多这样的“小院”生根发芽,它们不求形式“高大上”,但求实效“深细实”,用最朴素的方式,守护着老百姓的钱袋子,也守护着辖区的和谐与安宁。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1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