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昆明长安网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全民反诈
盘龙法院“社会公益服务令”助法润民生、促轻罪治理

盛夏正午,烈日灼灼。在盘龙区茨坝街道老旧小区内,出现一群特殊的身影,他们俯身捡拾着角落的纸屑,细心地清除着小区杂草,在斑驳的墙面贴上崭新的反诈标语,让陈旧的小区换了新颜,他们不是普通社区志愿者,而是涉“两卡”类犯罪被告人及社区矫正人员。

为助力老旧小区治理提质增效,帮助涉 “两卡” 犯罪人员修复社会关系、重塑责任感,昆明市盘龙区人民法院、盘龙区茨坝街道办事处、盘龙区司法局联动探索,创新社会治理,以 “社会公益服务令”为针,穿引社区痛点需求之线,引导“两卡”类犯罪被告人及社区矫正人员深度参与老旧小区环境美化与反诈宣传公益服务,在惩治犯罪的同时促进社会关系修复,为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在老旧小区这片土壤上播撒下司法智慧与社会共治的种子,让法律判决的落地生根,催生出社区更新的繁茂绿意。

640 - 2025-07-16T093352.092.jpg

机制破冰 惩戒有温度,服务有准星

在审理“两卡”类犯罪案件时,对符合条件者,不再是简单的一判了之,而是创新性地发出《社会公益服务令》。法院与街道办共同组建专项工作组,建立无缝对接机制。法院负责人员筛选、令状签发及服务过程的司法监督;街道办则精准梳理老旧小区“需求清单”,提供劳动工具、安全保障及服务指导,并动态反馈服务情况。这一机制打通了司法惩戒资源精准注入社区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让法律文书上的要求,转化为老旧小区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也让特殊群体在服务中感受到被需要、被接纳的归属感。 

躬行践履 汗水涤旧貌,旧区展新颜

手持《社会公益服务令》的特殊服务者,成为老旧小区蜕变的重要力量。他们俯身清扫道路积垢、绿地杂物、楼栋死角,将陈腐垃圾连根拔起,让整洁重新铺满家园;又挥剪修整疯长的绿植,剪除枯枝败叶,让花坛绿地舒展清爽轮廓。

反诈进家 标语更入眼,宣传直入心

阵地营造,目之所及皆警示。在小区主出入口、每个单元门、公共活动区等关键节点,服务者们规范张贴图文并茂、朗朗上口的反诈宣传海报与警示标语。

“停车落锁要牢记,陌生搭讪需警惕”“花草投资未来美,莫因小利亏血本”等通俗话语,搭配醒目配色,让反诈提醒融入居民日常生活的每个视线落点。

宣传入心,情暖桑榆防骗局。为筑牢老年群体的防诈堤坝,在社区网格员的陪同下,服务者们蹲在老人身边,耐心讲解养老诈骗典型骗局,手把手教老人识别可疑信息和电话,叮嘱“不轻信、不转账、多核实”。

听完反诈宣讲,张奶奶拉着服务人员的手说:“小伙啊,你们讲的我懂了,以后陌生电话叫我转钱,我第一个挂掉。”

法润民生,双向治愈 旧区新生的司法温度

小区蝶变,环境与安全双提升。脏乱角落被连根拔除,修剪后的绿意舒展新生,反诈宣传的声浪更在小区各个角落激荡,老年群体的防骗警觉显著增强,小区既换了清爽容颜,更添了安心底气。从环境焕新到人心安暖,一股由表及里的健康活力,正让老旧小区重焕神采。

特殊群体重塑,在担当中找回价值。对参与服务的“两卡”类犯罪被告人和社矫人员而言,通过亲手改善社区环境、做好反诈宣传,深刻体会到自身行为的社会后果,也真切感受到被社会重新接纳的可能。在服务中,他们既付出汗水,也收获尊严,实现了从“社会问题制造者”向“社区建设贡献者”的积极转变。

治理创新,司法智慧赋能社区。此次联动,成功探索了一条司法惩戒与社会治理、教育矫正与社区服务深度融合的新路径,既盘活特殊群体这一潜在的公益服务力量,精准回应老旧小区的需求,更实现司法资源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协同增效,有效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640 - 2025-07-16T093359.762.jpg

正义的光芒不仅闪耀于法槌落下的铿锵瞬间,更需扎根基层土壤,滋养向善的新芽,当法院的庄严与街巷的烟火气相互交融,当法律惩戒的尺度精准对接民生需求的温度,社会治理便迎来了源头活水,让司法之光照亮社区更新的角落,让公益服务成为特殊群体回归社会的桥梁,既是本次活动的生动注脚,更是未来持续深化联动、精耕细作的方向。

下一步,盘龙法院将继续深化以“社会公益服务令”为创新支点,不断探索司法惩戒、教育矫正与社区治理的新路径,让司法智慧浇灌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让法治阳光照亮更多社区角落,温暖更多需要关怀的心灵。

Copyright © 中共昆明市委政法委员会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153号 滇ICP备07000700号-1

  地址: 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5层 邮编:650500

技术支持:昆明信息港 网络支持:0871-6396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