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昆明长安网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全民反诈
精准施策 全域攻坚——嵩明公安“五维发力”守护16万师生“钱袋子”

嵩明县公安局龙保派出所,辖区面积55.8平方公里,辖区有中高职院校15所,广大师生实有人口16.2万人,面对辖区中高职院校电信网络诈骗警情持续高发的严峻态势,龙保派出所闻警即动、重拳出击,创新构建“五维一体”反诈防护体系,以雷霆之势向电信诈骗违法犯罪“亮剑”,通过科学研判、压实责任、全域覆盖、精准滴灌、源头治理,全力筑牢校园反诈防护的铜墙铁壁,切实保障16万余名师生的财产安全。

思想破冰,凝聚共识,树牢高校电信网络诈骗“必防可防”坚定信念

统一认识强根基。彻底摒弃“电信网络诈骗难防”的消极思想,以“发案就是命令,防范胜于破案”为工作导向,将高校反诈置于全所工作重中之重。

理念更新促转型。牢固树立“电诈警情可防可控、必防必控”的主动警务理念,推动工作重心实现从“事后打击”向“事前防范”的战略性转型。将宣传防范作为源头治理的核心工程,在保留传统宣传课、大喇叭播报、宣传单张贴及警情案例通报等方式的基础上,创新构建“下沉警力+全域覆盖”的反诈宣传新模式,联合县局机关下沉警力,采取“进高校、入宿舍、面对面”的地毯式宣讲策略,实现反诈教育的精准触达。

微信图片_20250626161352.jpg

情报导防,精准画像,绘制高校电信网络诈骗“分析研判”风险地图

深度研判挖规律。成立高校电诈警情研判专班,对近期高发、多发、频发案件进行“一案一档”式复盘剖析,充分运用“专业+机制+大数据”思维,深度挖掘案件共性特征和内在规律。下好反诈宣传的先手棋,构建反诈宣传的新矩阵。

精准画像定靶心。通过“诈骗类型+受害群体”双维画像,精准锁定高发诈骗类型及电诈高危人群。据此构建“开学第一课+法治进校园+学生动线渗透”的多维宣传矩阵,同步依托社区LED屏、室外音响、反诈大喇叭开展全天候滚动宣传,以“精准滴灌+全域覆盖”模式打好反诈“组合拳”,切实守牢师生“钱袋子”。

微信图片_20250626161356.jpg

责任捆绑,警校联动,拧紧高校电信网络诈骗“防护防范”责任链条

压实主体责任,夯实反诈体系。通过召开驻嵩15所高校内部治安保卫暨反诈宣传推进会,龙保派出所明确高校作为学生管理主体,需承担反诈宣传、教育、预警的首要责任。以“党政主导”为核心,高位部署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专项行动,从顶层设计层面夯实反诈体系,提升打防能力。同时,构建“上层统筹、基层落实”的协同机制,形成反诈“同心圆”,推动各高校、行业部门压实属地与部门责任,聚焦源头治理,全面筑牢反诈防线。

微信图片_20250626161400.jpg

建立通报制度,组建会商机制。对电诈警情,每日精准通报,梳理汇总各高校发生的电诈警情详情,点对点、实名制通报至高校分管校领导、保卫处长及相关院系负责人,形成强大压力传导。同时,每周联合高校保卫部门、学工部门召开周例会,通报一周警情,分析最新诈骗手法和受害人群变化趋势,共同研究部署,有针对性地制定精准的防控措施。

微信图片_20250626161403.jpg

强化跟踪问效,推动工作落实。要求高校根据通报警情,必须“一案一整改”,对受害人及同宿舍、同班级同学进行“点对点”警示教育和精准跟踪提醒,并将整改落实情况反馈派出所,形成“通报-整改-反馈”的闭环管理,对工作推进不到位不得力的实行“一单一书一函”提醒整改模式,有效推动工作落实。

氛围营造,全域覆盖,打造高校电信网络诈骗“无孔不入”宣传矩阵

“声动校园”计划。与各高校深度合作,发挥高校优势,精心制作真实案例解析、防骗口诀、防骗顺口溜等系列反诈宣传音频,在早、中、晚学生流动高峰时段以及宿舍、食堂门口高频次滚动播放,让反诈声音传达校园每个角落。

“流动反诈”驿站。创新载体,与共享单车公司联手,在校园及周边区域投放的共享单车内植入反诈提示单及音频,让每一辆单车成为移动的“反诈宣传员”,日均覆盖骑行师生超1万人次以上。

“视觉轰炸”工程。在校园主干道、食堂、宿舍楼入口、公告栏、图书馆及附近商圈等关键点位,悬挂醒目反诈横幅、张贴创意海报、设立大型展板,利用校园电子屏循环播放反诈警示视频和标语,营造“抬头可见、驻足可观”的浓厚氛围。

微信图片_20250626161407.jpg

精准滴灌,靶向攻坚,筑牢高校电信网络诈骗“入脑入心”反诈堤坝

“扫楼清寝”行动。龙保派出所联动县局下沉警力,联合高校辅导员、学生干部、安保人员、志愿者组成“反诈联盟”,利用晚间,开展大规模“扫楼”行动。逐栋、逐层、逐间深入学生宿舍,进行“面对面”“一对一”“手把手”的反诈宣讲,确保“不漏一室、不落一人”。行动期间,民警结合最新案例,耐心讲解高发诈骗手法,教授“三不一多”原则(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多核实),现场指导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

“课堂植入”计划。主动对接学校教务部门,利用班会、思政课、选修课等时机,或专门开设“反诈第一课”“期末安全课”“法治小班课”“警示教育课”等,由经验丰富的反诈民警走进课堂,通过PPT展示、情景模拟、互动问答等形式,进行集中式、沉浸式反诈教育,深刻揭露诈骗套路,提升学生“免疫力”。

微信图片_20250626161416.jpg

“食堂守护”岗位。在学生就餐高峰时段,在食堂入口、排队区、餐桌等设置“反诈宣传流动岗”。民警和志愿者身着醒目反诈马甲,手持宣传资料,“见缝插针”式地向师生发放传单、讲解常见骗局、解答疑问,利用碎片化时间强化记忆点。

“指尖推送”守护。建立覆盖各班级、各宿舍楼层的警校反诈微信群,由社区民警担任群管理员。定期推送最新诈骗预警、真实案例剖析、防骗技巧短视频;鼓励学生线上咨询、举报可疑信息;发生警情后,第一时间在群内发布警示,扩大知晓面,阻断潜在风险。“现身说法”警示。在保护隐私前提下,邀请近期被骗学生匿名撰写警示录,以其亲身经历和惨痛教训警示身边同学,切实增强宣传的震撼力和说服力。

截至目前,累计投入警力1000人次,动员教师718人,志愿者1395人参与反诈宣传活动,组织各类宣传活动136场次。发放精心设计的反诈宣传手册等资料6万余份,通过“线上+线下、集中+分散、广泛+精准”相结合的方式,共走高校学生宿舍12773间,教室148间,开展反诈宣传直接间接教育8万余人。经过一系列高强度、高密度、高精度的防范组合拳,5月辖区高校电诈警情环比下降30.48%。师生识诈反诈能力明显增强,主动咨询、举报可疑信息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校园反诈“防火墙”越筑越牢。

下一步,龙保派出所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持续保持对电信诈骗的严密防范态势,不断深化“五维一体”反诈工作体系,全力守护好辖区人民群众的“钱袋子”。

Copyright © 中共昆明市委政法委员会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153号 滇ICP备07000700号-1

  地址: 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5层 邮编:650500

技术支持:昆明信息港 网络支持:0871-6396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