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昆明长安网
“望闻问切”四诊调解——禄劝法院团街法庭动员全庭力量参与调解

今年以来,禄劝法院团街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为契机,立足辖区实际,动员全庭人员参与调解,探索将传统智慧融入基层治理,创新实践出“四诊调解法”,作为本地人的司法协警何顺伟,熟悉当地民风民俗,在法官指导下积极参与到各类案件调解之中,有力推动一大批矛盾纠纷实质化解。

640 - 2025-04-14T103902.757.jpg

“望”表知里 洞察入微解纠纷

“目之微妙,色映乾坤”。“望”是人民调解工作的第一步,通过观察当事人情绪状态、关系互动、现场氛围,有助于动态分析纠纷复杂程度和调解难度,从而制定切合实际的调解策略。在一起牲畜损害赔偿纠纷中,双方因喷洒农药致牲畜死亡争执不下,何顺伟以“望”破局找到纠纷化解的突破口。

调解时,何顺伟发现原告言辞激烈却频频叹气,被告眼神躲闪似带有几分悔意,且从两人对话中多次提及“堂兄弟”“从小一起长大”等细节,由此何顺伟判断双方矛盾尚未固化,亲情感情仍在深,遂决定开展“背对背调解+亲情疏导”,在经过一番耐心劝解后,被告愿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折价赔偿并现场履行。离开时,二人并肩离开法庭时的一句“晌午去我家吃饭”,让这场纠纷化解既有法度,更有温度。

“闻”声辨意 倾听心声化心结

“听讼,更要察未言之隐”。何顺伟坚持“案子是跑出来的”,将调解工作前置至文书送达环节,以“三不”原则:不打断陈述、不偏袒立场、不轻易呵斥自己认为“不讲理”的人。

通过倾听捕捉当事人的“心情”和“真情”,建立“情感认同-理性协商-矛盾化解”递进式调解路径,用共情沟通疏解心结。在案件调解中,何顺伟通过细心发现当事人心理情绪,耐心捕捉双方情感需求,着力推动“案结事了”“事心双解”,为基层治理注入和谐底色。

“问”症寻源 直击根本破难题

面对复杂的债务纠纷,何顺伟采用“三问调解法”,一问诉求核心,了解利益底线;二问情感脉络,梳理关系羁绊;三问修复可能,寻找调解关键点。在一起民间借贷纠纷中双方因借款还是赠与分歧吵得不可开交,在调解现场互相指责、不肯让步。

经过不断沟通,何顺伟发现双方曾经为情侣,尚有感情基础,只是分手后双方都堵着一口气,深知这种情况下单纯的法律分析难以奏效,于是果断将调解模式从“经济核算”变为“情感抚疗”,通过引导当事人回溯相知岁月,最终原告自愿减免部分债务,被告也承诺分期履行。通过这种调解方式,何顺伟已成功化解多起因情感纠纷引发的债务纠纷。

“切”准关键 量身定制开良方

“何同志,这案子还得你来,我只认你的调解......”,在团街法庭走廊上这样的对话经常发生,当事人点名要何顺伟来调解。

这种信任源于何顺伟能够通过切准矛盾焦点、利益平衡点、情感共鸣点、法律基准点和执行关键点,从自身经历入手,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法治人。白某的10起饲料买卖合同纠纷现场履行;因错发工资引发的5起不当得利纠纷一次性全额返还.....何顺伟用“法理处方”配以“情感药引”,用“土方子”熬出了定分止争的“暖心汤”。

2023年4月参与调解至今,何顺伟成功调解的案件已达到358件,占团街法庭调解案件的一半以上。

从巧用“望闻问切”到“辨证施治”开出良方,既不伤面子,也不伤里子,团街法庭的四诊调解法既彰显了司法裁判的规则引领,又保留了乡土调解的人文温度,使得调解成功率大大提升,一大批棘手案件成功调解或撤诉结案,成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下一步,团街法庭将进一步创新完善契合新时代要求的“望闻问切”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法,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Copyright © 中共昆明市委政法委员会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153号 滇ICP备07000700号-1

  地址: 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5层 邮编:650500

技术支持:昆明信息港 网络支持:0871-6396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