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昆明长安网
【“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共商议一家亲”——“无诉村”里好“枫”景

禄劝县转龙人民法庭坐落于轿子雪山脚下,辖区少数民族聚居,民风淳朴。近年来,转龙人民法庭以新时代“枫桥经验”指引,深入挖掘传统乡规民约中蕴含的“和为贵”理念,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和矛盾化解新模式,全力创建具有民族特色的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创新推出“共商议一家亲调解法”,持续保持昆明市唯一“无诉村”社会治理示范点多挪村40年无诉讼案件,为边疆偏远民族地区的基层社会治理和司法实践提供生动样本。

扎根基层:转龙人民法庭的使命与担当

转龙镇地处高原深处,山高谷深,交通条件较差,辖区群众法律意识相对薄弱,矛盾纠纷纷繁复杂。面对这一现实,转龙人民法庭始终坚持“扎根基层、司法为民”的工作理念,在新时代“枫桥经验”精神指引下,积极探索既符合少数民族地区特点又兼顾司法规律的矛盾化解模式。

1741134365241062784.jpg

党建引领铸根基。始终将党建工作融入司法实践,依托“党建+司法服务”模式,构建“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多方参与、法庭主导”的基层治理格局。主动融入基层治理大局,与地方党委、政府紧密联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推动矛盾纠纷源头治理,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进村法庭促便民。辖区地广人稀、交通不便,为让群众更便捷地享受司法服务,转龙人民法庭通过开展巡回审判和线上服务,将法庭“搬”到群众家门口,“搬”到群众身边。2024年,共开展巡回审判三百余次,审理案件三百余件,线上接待群众咨询650余次,化解矛盾纠纷120余件,极大便利了群众法律服务需求,实现了“群众少跑腿,法官多服务”的承诺。

普法先行提意识。坚持“精准普法”“以案释法”,聚焦群众关心的法律问题,通过巡回审判、专题法治讲座等形式,将法律知识送到村寨、学校和田间地头,切实增强群众的法治意识。近年来,累计开展普法活动6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受益群众达3000余人次,为促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奠定坚实基础。

“共商议一家亲”:激活基层治理“调解合力”

“共商议一家亲调解”以“家人式”温情沟通为基础,结合民族文化特点和地方社会习惯,发挥调解员、村委会等多方力量,充分尊重包容各族群体差异性,兼顾法治严肃性和调解人情味,是转龙人民法庭一项创新性的调解机制。

1741134402856047574.jpg

以乡情为寄托,推动多元化调解。“共商议一家亲调解法”注重将当事人之间的亲情、乡情和民族情转化为化解矛盾的动力,充分调动村寨长辈、乡贤、村干部等力量参与调解,构建“司法+社会力量”的多元调解体系。在一起涉及村寨间的林地纠纷调解中,法庭邀请双方村寨德高望重的长辈和村干部作为共同调解人,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协议,化解了持续多年的矛盾。

以亲情为纽带,修复婚姻家庭关系。针对辖区内较多的婚姻家庭纠纷,法庭通过“家庭和谐调解”机制,邀请当事人亲属参与调解,努力修复家庭关系。一对因家庭琐事闹离婚的彝族夫妻,在法庭的组织下,双方亲属共同参与调解,最终夫妻和好如初,家庭重归和睦。2024年,通过这一方式调解婚姻家庭纠纷案件23件,调解成功率达92%。

以文化为桥梁,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在涉及少数民族文化背景的案件中,法庭尊重民族传统,运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和方式开展调解工作,充分尊重包容民族群体差异性。在一起涉及彩礼纠纷的案件中,法官结合彝族婚礼习俗,通过组织村寨议事会,邀请双方亲属参与调解,最终以降低彩礼金额的方式促成和解,既维护了当事人合法权益,又避免了矛盾升级。

多元解纷:构建“无诉”村寨的“和谐密码”

多挪村位于转龙镇大水井村委会,是昆明市辖区唯一的政府立项社会治理示范点,40年来无任何诉讼案件。多挪村的成功经验为基层法庭探索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重要启示,其背后的工作机制和法治保障值得推广借鉴。

1741134459020094790.jpg

“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在多挪村,村民通过自治组织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村内的重大矛盾问题常常通过乡规民约解决。多挪村在法庭的指导下,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将邻里关系、婚姻家庭、土地承包等行为规范纳入其中,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广泛宣传,使村规民约成为预防和化解矛盾的重要抓手。

司法联动,发挥多方力量。“无诉村”的建设离不开法庭的积极参与。转龙法庭与多挪村密切合作,建立了由法官、调解员、村干部、村民代表等组成的联动机制,坚持矛盾纠纷处理“调解优先”原则,由村寨长老、乡贤和驻村干部组成调解小组,法庭定期派员提供法律指导。近年来,多挪村共调解矛盾纠纷42起,调解成功率100%,实现了诉讼“零增长”。

1741134500859031001.jpg

实践证明,“枫桥经验”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不仅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还能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有效经验方案。转龙法庭将继续深化“共商议一家亲调解法”,巩固“无诉村”建设成果,同时借助信息化手段,创新司法服务方式,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努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枫桥式人民法庭”新模式,为边疆地区基层社会治理贡献司法智慧。

Copyright © 中共昆明市委政法委员会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153号 滇ICP备07000700号-1

  地址: 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5层 邮编:650500

技术支持:昆明信息港 网络支持:0871-6396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