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杨桥街道月家社区坚持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花好月圆一家人”为品牌,积极探索“五个融合”发展模式,赋能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强化政治引领 推动党建引领和基层治理的“组织融合”
月家社区党委始终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主心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引领作用。

党建引领“网格化”赋能基层治理。社区党委依托网格化管理,建立社区“人才库”,广泛吸纳辖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两委”成员、党员群众代表等各类人员共同参与志愿服务、矛盾纠纷调解等活动,激活“人才引擎”赋能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先锋模范“示范化”凝聚党员力量。社区党委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创新推行“一周工作总结”管理办法、设立党员信息栏等措施,亮明党员身份,强化党员责任意识与使命感,持续提升基层干部的专业能力与治理水平。
方法引路“体系化”提升治理效能。社区创新实施“一约两堂三会四队五榜”工作方法,修改“村规民约”淳民风,搭建“法治讲堂、道德讲堂”提涵养,坚持“民情恳谈会、协商议事会、道德评议会”助商议,组建“‘彩虹桥’志愿服务队、‘夕阳红’文明监督队、‘连心桥’乡贤调解队、‘红袖标’治安巡逻队”聚合力,评选“能人榜、好人榜、学子榜、团结榜、孝悌榜”倡新风,以“12345”工作方法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聚焦经济发展推动园区经济和社区发展的“产业融合”
月家社区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凭借交通便利、紧邻经开区等优势,立足村情民情,实现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的配置和整合。

月家社区大梨花农贸市场建设研究会议
盘活闲置土地“再生金”。月家社区大梨花第二、第三居民小组的浑水塘、垭巴地等地块紧邻杨林经济技术开发区,但未得到有效开发,为解决土地闲置问题,月家社区通过“民情恳谈会”“四议两公开”广泛听取居民意见与建议,通过集体土地确权、“农转用”土地报批等一系列程序后,进一步加强用地管理,有效盘活土地资源。并结合户主大会讨论结果,规划建设包括农贸市场、超市、酒店、停车场等一系列功能性配套设施,用于满足工业园区及周边居民的生活需求。服务辐射周边居民约14000余人。
奏响乡村振兴“富民曲”。在推进大梨花农产品交易中心建设项目的过程中,月家社区党委始终将社区居民的就业问题置于首位。在项目建设阶段的用工需求优先满足月家社区居民,项目建成后,项目安保、保洁等基础性岗位优先考虑社区困难家庭,并创造涵盖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以及服务业等领域的就业岗位,为社区居民提供增收机会。
按下实干奋斗“快进键”。为实现项目建设目标开好局、起好步,在春节过后,月家社区通过多方协调,助推项目施工许可手续办理,同步做好项目各项服务工作,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项目建设完成后将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的汇聚,为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实现园区经济与社区发展的融合与共赢。

大梨花农产品交易中心建设项目建设工作
深化共治共享推动流动人口和常住人口的“互嵌融合”
月家社区由于紧邻杨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外来务工、租田户、租房户较多。为让流动人口感受到安全感、归属感与幸福感,月家社区精心擘画“精细管理、服务融入、互嵌发展”流动人口服务蓝图,推动流动人口和常住人口的“互嵌融合”。

搭建“微网格”管理“精细化”。为迅速且准确地了解租户与流动人口信息,月家社区细致对接各类流动人口的具体需求,精心设立了包括“租田户网格”“租房户网格”等在内的200个微网格单元,涵盖社区各小组工作人员、出租人与承租人,形成紧密联结的管理网络,高效破解了流动人口管理难题。

解决“入学难”,服务“贴心化”。为保障流动人口子女的受教育权利,月家社区持续强化入学保障措施,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难”问题,目前,在月家小学共有700余名就读学生,外地学生占比超过半数。为进一步优化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环境,月家社区还常态化组织安全知识宣讲、暖心助学等一系列活动,旨在促进这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

乡贤“解纠纷”,生活“有序化”。为积极发挥乡贤能人的示范引领作用,深挖社区内的优秀老党员、致富带头人、企业精英等,组建了100余人的乡贤能人资源库。通过个人自愿、择优推荐的原则,选聘15名具备协调议事能力,关心家乡建设、群众威信较高的乡贤人才组建“乡贤调解队”,助推矛盾纠纷化解和维护社会稳定。
共筑精神家园推动民族团结和文化赋能的“多元融合”
目前,月家社区拥有7600余名居民,少数民族居民占比约19%,为推动民族团结和文化赋能的“多元融合”,月家社区通过文化浸润、乡情凝聚、乡风建设等形式,有效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花好月圆 幸福月家”春节文艺汇演活动
发挥传统文化“情感联结”动能。月家社区以“节日+文化”为载体,以文为媒搭建精神文化互鉴“凝心桥”,在春节期间开展“花好月圆 幸福月家”春节文艺汇演活动,为居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互动的平台,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发挥乡情记忆“文化叙事”功能。月家社区深入挖掘社区历史人文资源,以文化叙事为纽带,通过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馆;开展“花好月圆一家人”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征文和绘画比赛活动;将“民族一家亲,相隔一碗菜,同住一个村”等民族团结谚语纳入村规民约,把民族记忆与情感体验相结合,为各民族交融注入了新的内涵。


发挥乡风文明“社会互联”聚能。社区每个季度常态化开展法治讲堂和道德讲堂,加强“以案说法”宣传力度;持续宣传群众身边看得见、学得到的“平民英雄”和“凡人善举”。截至目前,开展法治讲堂3次、道德讲堂3次、惠及群众1200余人次,并每年开展能人榜、好人榜、学子榜、团结榜、孝悌榜“五榜”选树活动,通过群众推荐、小组推荐、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方式评选32名先进典型,大力营造学习先进、争做先锋的浓厚氛围,不断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创新服务供给推进协商议事和服务为民的“供需融合”
月家社区始终秉持着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创新服务供给的新路径,旨在通过精准对接居民的实际需求与社区的服务供给,推进协商议事和服务为民的“供需融合”,构建更加和谐、高效的社区服务体系。
民情恳谈汇民智。月家社区发扬民情恳谈优良传统,通过入户走访、“板凳会”、唠家常等形式,随时随地收集、帮助协调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通过民情恳谈,探索盘活利用老旧闲置宅基地新方法,采取经济补偿、“土地银行”等方式对农户予以补偿,并将盘活的土地规划,为无房产、窄房产的住户审批宅基地资源,目前已盘活闲置老旧房屋闲置土地12户。春节过后,月家社区部署谋划闲置老旧房屋土地盘活利用(二期)推进工作,对辖区闲置土地开展摸排。

志愿服务连万家。社区充分整合老年人群、社区志愿巡逻队等力量,聘请15名看家大爹大妈组成“夕阳红”队伍,让年长人群在社区治理中发挥余热。看家大爹大妈在各自的“责任区”进行安全巡逻、政策宣传、环境督察等工作,并与群众共话家常,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诉求。为发挥月家青年志愿者的生力军作用,组建“彩虹桥”志愿者服务队伍,由青年人才、村组干部、年轻党员群众等100余人组成。在讲政策谈方针、听民声集民意、化纠纷解矛盾、捡垃圾治污水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大力营造组织有力、党员有范、干群齐心的浓厚氛围。


内外兼修护水清。社区致力于水环境综合治理,从源头出发对天化河沿岸的污水管网进行铺设与改造,总计铺设了776米的污水管网,并将河道流域内20余户农户化粪池排污管及生活用水排污管接通至主排污管,确保污水得到有效收集和处理。社区还与河岸种植户签订了环保责任书,明确规定种植户必须遵守环保要求,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为保持河道清洁,社区定期组织志愿者进行河道清理,清理垃圾、淤泥等污染物,确保治理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从河流到管网,从治理到修复,月家社区全方位推进水环境质量改善,致力于打造一个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宜居环境。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1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