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西山公安分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公安机关职能定位,以开展“护校安园”“利剑护蕾”专项行动为契机,把校园安全、青少年权益维护工作作为为民办实事重要抓手,持续开展“警蓝护苗”专项行动,全力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

“警盾护校”持续发力 织密安全“防护网”
聚焦中小学生群体,紧盯校园内部隐患排查和周边治安环境整治,推进“建机制、强排查、严整治”警盾护校行动筑牢校园安全。
科学布警,守护平安。定期滚动排查,加强警校联动共建,确保校园安全“四个100%”全面落地,落实“一校一警一车”要求,实现“护学岗”警力快速响应。日均投入700余名警力,450余名群防群治力量参与上放学高峰勤务,全力确保校园安全。
排查隐患,降低风险。定期组织开展校园监督检查工作,重点检查一键式报警、视频监控建设、专职保安配备达标率。发现问题30余个均整改到位,把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联动学校开展反恐、消防、交通、灾害事故等应急处突演练40余次,组织对校园保安员应对个人极端案(事)件先期处置能力培训70余场,不断提高学校师生的风险防范化解能力。

铁腕手段,整治乱点。依托“三查三告知一宣传”“长风行动”“大清查大整治”等专项工作,联动教育、文旅、市场监督等相关部门,组织开展校园周边整治工作30余次,排查整治校园周边治安乱点53个,为学校师生营造起安全和谐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
“多方联动”形成合力 撑起特殊群体“保护伞”
扎实推进家庭监护主体责任与社会监督有效衔接,合力让更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特殊儿童、困难儿童等重点群体感受到社会温暖。

紧盯漏洞补盲区。扎实推进“向阳花”青少年权益保护行动,由西华派出所先行先试,聚焦“四中心一融合”综合治理管理机制,先后推动“儿童之家”“阳光雨露”等一批志愿服务项目落地落实,实现儿童托管、法律咨询、心理辅导、兴趣培养、拓展提升有机融合,与辖区志愿者共同发力,累计为留守儿童家庭、外来务工子女等群体提供志愿服务3万余次,补齐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管理缺失短板,解决外来务工子女托管难题。
立足实际聚合力。围绕青少年权益保护工作,金碧所协同辖区学校对有潜在校园欺凌风险的在校学生开展摸排工作,落实罪错分级干预机制,有针对性地对问题家庭开展走访和教育指导,严防因管教不严、监护缺位等情况导致未成年人犯罪或受到不法侵害,让存在潜在风险隐患的孩子尽快回归学校、回归家庭。

紧盯需求传温暖。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两个作用”,鼓励民警立足岗位做贡献,用好分局党史警史教育基地作为“西山区少先队校外实践基地”,先后开展“法律知识讲座”“爱心助学募捐”“警营开放宣讲”等主题活动200余次。全国青少年维权岗——棕树营派出所2003年起持续21年不间断持续开展“藏青色护苗行动”志愿服务项目,对谷律乐亩小学进行捐资助学,为山区孩子送去书法、拉丁舞、葫芦丝等课程以及日常学习、生活用品,力所能及传递温暖,项目荣获昆明市首届“‘新’火燎原”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积极引导辖区昆明市盲哑学校特殊群体,树立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观念,搭建起特殊青少年与社会接触的桥梁。
“司法保护”齐头并进 筑牢法治“防火墙”
立足公安机关职能职责,聚焦未成年人在案件办理中的弱势地位,积极探索总结在关于未成年人执法司法中的合法权益保护保障机制。
强化未成年人案件办理协作机制。商请检察院提前介入未成年人案件的侦查活动,提高一次性询问效率,避免重复询问、取证;建立未成年人法定监护人到场便捷机制和提供法律援助的快捷路径,加强与共青团西山区委、西山区妇联、西山区法律援助中心等职能部门协作联动,切实保障未成年人在案件办理中的合法权益。

保障涉案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联合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检察院、法院、司法局等单位共同建立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一站式”综合保护中心,引入专业社工团队,促进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化;在西山分局“一站式”执法办案中心设置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办案专用区域和未成年人心理辅导室,有效保障涉案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提升未成年人案件办理质效。统筹组建专门办理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队伍,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提升办案能力和水平;规范开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社会危害性调查、犯罪成因调查,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成长经历、案前表现,犯罪原因、家庭情况、监护教育、在校学习情况等进行登记备案,并形成调查报告,随案卷一并移送,以便检察院、法院结合案情合法合理作出决策,形成政府、社会、司法保护合力,提升维护未成年人权益的合法性、科学性、有效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守“未”平安,护“苗”成长。下一步,西山公安将继续坚持“防”字入手,排查隐患除“内忧”;“治”字固本,联动治理清“外患”;“管”字清源,惩教并举保“平安”,全力以赴、多措并举,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为未成年人成长长效护航。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1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