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王女士在搬家过程中,两瓶价值6000余元的洋酒不慎遗失。焦急的王女士到刘家营派出所求助。民警根据王女士提供的信息,通过监控回溯,不到4小时就将王女士遗失的物品寻回。

4月3日,刘家营派出所接到辖区某商铺员工报警,店内三台平板电脑及一台一体机电脑被盗。接到报警后,民警根据报警人的描述结合现场周边情况进行勘验梳理,并对相关监控视频进行研判。经大量细致工作,最终锁定作案嫌疑人并将三名嫌疑人成功抓获,及时追回被盗物品。
2024年以来,刘家营派出所实现辖区刑事警情同比下降18.47%,矛盾纠纷化解率保持在98%,治安要素信息更新维护率98%,治安秩序持续向好,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升。
多元防控 优化基层治理
多元机制,确保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刘家营派出所毗邻二环,贴临主城核心区,辖区老旧小区相对集中,人员密集,矛盾纠纷警情占比较高。为维护辖区和谐稳定,刘家营派出所紧盯“派出所主防”职责定位,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落实“2+3(1)+N”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多元联动化解。
针对难化解、积怨深、周期长的矛盾纠纷,建立“一纠纷一档案”,坚持“多次调解、分步解决”的策略,联动司法、妇联、社区等部门组建“纠纷调解专班”,并依托“智慧派出所”平台,对矛盾纠纷从接报到调处进行“全过程跟踪、全流程回溯、全要素登记”,实现矛盾纠纷调处“全闭环”管理。

今年以来,累计排查矛盾纠纷544起,化解率近98%,整体回访率保持在100%。
多元共治,构建立体化巡防体系。根据辖区治安特点状况,聚焦索菲特酒店、弥勒寺公园、刘家营村、柿花桥村等重点部位,巡逻车、治安岗亭、治安志愿者、视频巡查叠加补盲、协调联动,最大限度提升街面见警率、管事率。严格落实巡逻防控“四项机制”、“双快”机制、“1、3、5分钟”快速响应机制,织密治安管控、应急处置、小案侦防“一张网”,让“警力走在警情前,警力围绕警情转”。紧盯重点城中村、行业场所、学校、农贸市场等区域,主动排查压降警情、滚动排查风险隐患,全力消除盲区死角,落实安全监管措施,确保辖区治安秩序持续平稳。
多元渠道,加速区域法治化进程。按照1+2+3的社区民警、社区辅警、专职网格员结对的模式,“警格+网格”力量下移到老旧小区、公司企业、个体商户,向群众点对点开展普法宣传和反诈宣传,提高群众法律意识和反诈意识。
依托“护校安园”“三查三告知一宣传”“普法强基”等工作,在辖区曾师傅院坝课堂、弥里有乐集市等群众认可度高、参与性强的流量“品牌”和校园、企业事业单位内部,主动设置咨询点、服务站和开办专题讲座、课堂等方式向群众讲法释法。
今年以来,累计深入社区点对点开展宣传教育1.8万人次。设立法治宣传站11个,向群众普及相关法律5280余人次。
“数据”赋能 细化社区警务
强抓采集,做实“大数据”基础。坚持信息长效采集与阶段性集中清理相结合,整合辖区网格力量,实行社区民警辅警+网格员共同入户,集中力量对辖区内出租房及警情案件高发、矛盾纠纷突出的重难点区域进行全面排查采集。应用好“三查三告知一宣传”手段,确保辖区治安要素基础信息动态更新,维护率保持在98%以上。
强化防范,做实公共安全管理。聚焦行业场所、校园、医院、“九小场所”等重点领域、部位,强化重点场所、单位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严格落实“护校安园”“平安医院”“零发案小区建设”等工作,督促指导学校、医院、小区全面落实人防、物防、技防设施建设和安全防范制度建立。定期深入辖区重点单位组织开展反恐防暴应急演练,不断完善相关预案、方案,持续提升重点单位应对、处置突发案事件的能力水平。

针对酒店宾馆、酒吧、KTV、棋牌茶室、洗浴按摩等行业场所,结合“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持续集中开展检查排查,全力压缩违法犯罪生存空间,做到检查单位不彻底不放过、检查内容不全面不放过、隐患整改不到位不放过。
今年以来,累计出动警力600余人次,对辖区内行业场所开展140余次检查,开展反恐防暴演练18次,安全教育宣讲26场。
强劲提效,发挥群防群治优势。采用“专群结合”模式,构建“公安+社区+志愿者+积极分子”的联动共治巡防队伍。通过“联动共治巡防”工作群,实现情报信息时时推送、突发情况联动处置、风险隐患共排联处,切实将各类风险隐患、矛盾纠纷、突发事件“发现在小、处置在早”。

同时,依托“智慧派出所”平台,定期开展警情研判分析,针对发案重点时段、重点路段、重点区域开展“靶向巡逻”,持续挤压违法犯罪空间,有效提升见警率、管事率,不断净化辖区治安环境。
今年以来,新组建9支共42人的警保联动群防群治队伍,累计开展巡逻300余次,配合开展行业场所检查50余次,主动发现辖区消防风险隐患点9处,帮助老人、残疾人13次。
聚焦“民生” 持续优化服务
着眼民生,强化社情民意收集。在推进“两队一室”改革过程中,刘家营派出所充分发挥社区警务队职能,让社区民警由“下社区”变为“在社区”,依托社区党员大会,定期召开警民座谈会,倾听民意、汇聚民声,为派出所扎实开展群众服务指明方向。
同时,结合“百万警进千万家”“社区民警六必进”行动,让社区民警、辅警走到群众身边,广泛收集社情民意,扎实开展走访、宣传、采集、服务等工作。
今年以来,累计已参与9次社区党员大会,搜集群众意见建议25条,为群众解决困难、提供帮助64人次。
着力协同,提升网格治理水平。派出所依托“2+3(1)+N机制”与辖区街道、社区、妇联、学校等职能部门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协作关系,通过定期召开工作联动协调会议,统筹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流动人口管理、基础信息采集、辖区巡逻防控、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等基础工作。成功构建覆盖辖区、联动多方、服务一线的工作格局,区域综合治理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着眼实效,提效小事小案办理。派出所着眼于辖区群众急难愁盼的大事小情,用心用情为群众破小案、办小事、帮小忙、解小忧、除小患。由于辖区60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数40%以上,遗失寻物、证件补办、走失迷路、手机不会用等问题最为常见。派出所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延伸服务“触角”,针对孤寡老人、卧床病人、残疾人等群体将窗口服务延伸至群众家中,主动设置上门“绿色”办证服务,持续提升辖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今年以来,共为群众上门办证18次,帮助群众找回失物72件。
接下来,刘家营派出所将持续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在深化“数据”赋能指导“多元”防控路上不断实践、探索基层治理的新路子、新方式,加快形成和提升公安新质战斗力。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1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