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牛栏江镇通过“强党建、建机制、聚合力、强基础”为基层治理工作的四个有力抓手,扎实推进“2+3(1)+N”防控机制实体化运行,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加快构建辖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不断提升了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指数。
强化党建引领 “聚势赋能”提质效
通过“书记抓,抓书记”,凝心聚力打造镇党委、政府负责、指挥部靠前指挥、16个村委会书记参与、社会协同、群众参与,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同协调,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的态势。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基层组织的“情报站”“探头”作用,积极开展民情恳谈、院坝协商等活动,主动收集社情民意,主动了解、收集上报排查出的新矛盾、纠纷、线索,及时发现问题,响应群众诉求,着力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效能。健全完善“基层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村党小组+基层党员”的网格,将组织职能与基层治理、社会维稳等多项工作融合在一起,建立“大党建+”网格,引导社会力量、基层群众、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的多元化和民主化。

强化机制运行 构建协同联动新格局
根据“2+3(1)+N”机制实体化运行“七个闭环”工作流程,牛栏江镇按照6类风险隐患的不同特点,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进行精准交办。对于一般的、低风险的婚恋、家庭、邻里纠纷先交由各村牵头跟踪化解,综治办、司法所、妇联、社区民警配合;对于紧急特殊的、中、高风险的婚恋、家庭、邻里纠纷直接由指挥部统一研判指挥处置;对于有现实危害风险人、扬言报复他人(社会)人、易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由派出所牵头,负责日常管控,对于紧急特殊的、中、高风险的三类人,直接由指挥部统一研判指挥处置。每周制度化利用各村委会书记参加的镇职工例会,现场通报治安刑事警情,并对各村存在的矛盾纠纷隐患进行分流交办。严格组织“周研判、月会商、季分析”会议,切实抓好“七个闭环”处置流程,细化矛盾纠纷,认真做好“三单一函”任务交办,强化“矛盾联调、问题联治、工作联动”的工作格局。

强化资源整合 汇聚治理合力
牛栏江镇不断充实乡村法治宣传队伍,将村组党员志愿服务队、科普志愿服务队、巾帼志愿服务队等成员纳入村级法治宣传队伍,将普法宣传工作融入日常志愿服务工作生活中,以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法律知识,增强村组法治宣传工作效能。其次,不断壮大村(社区)“法律明白人”队伍。2023年牛栏江镇辖区每个村委会培育了不少于5人的“法律明白人”队伍,队伍由原来的3人扩充到5人。同时,各村党委(总支)积极搭建工作新平台、健全工作机制,推行“网格化+诉源治理”,整合资源,多方发力,有效解决群众微实事,对群众诉求做到“事事有回音”,村民的诉求得到及时答复和处理,干群关系更加紧密,村庄发展稳定和谐。目前,牛栏江镇辖区16个村委会共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基层调解组织18个,拥有人民调解员48人;全镇五级网格146个,网格长146人,十户长1126个;法律明白人164人,均持证上岗;16个村委会包括镇属各单位部门均聘有法律顾问;四营法庭特邀调解员25人,法庭网格员16人。在矛盾调解中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判决作用,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把矛盾吸附在当地解决。

强化普法宣传 夯实法治根基
以“普法强基”为契机,坚持矛盾纠纷与普法宣传同步开展,线上通过各村大喇叭、“和美牛栏江”微信公众号、邻里守望群、各村外来种植户群等方式强化宣传力度让群众听得到、看得到;线下分别从“五个渠道”紧紧围绕群众普遍关心的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电信诈骗、新型养老诈骗、非法集资等热点问题进行宣传,切实提升普法精准度。

法官挂联普法进村,普法宣讲20余期,受众1200余人;司法普法进机关大讲堂4期,受众500余人次;万名党员进党校普法宣讲2期,受众1100余人次;校地联动普法进校园4期,受众5000余人次;边调边普,在调解矛盾纠纷过程中,根据矛盾特点分类精准普法200余人次。其次,镇综治办与派出所、司法所等职能部门联合利用赶集日、重大节假日“设点摆摊”进行宣传讲解。结合“法律六进”活动,发放《民法典》、普法强基读物等普法宣传册,让广大群众感受到浓浓的普法氛围。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1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