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防治环境噪声污染,营造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近日,宜良县公安局聚焦群众所盼,对城市公园、商业广场、夜市摊点等公共场所组织娱乐、体育锻炼等活动中,使用音响器材音量过大、严重干扰周边群众生活的行为进行重点整治,主动出击,联合多部门强力推进噪声扰民专项整治行动,让群众“静”享美好生活。
谋定后动,立足实际制定有效工作方案
宜良县公安局党委高度重视,将噪声扰民突出问题整治工作视为保障民生福祉的基本举措。通过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噪声扰民突出问题整治工作,紧盯辖区重点区域噪声扰民问题,采取有力措施,把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明确任务、压实责任,制定《宜良县公安局加强噪声扰民整治工作方案》,成立噪声扰民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确保噪声扰民整治各项工作有效落实。

8月23日上午,宜良县公安局再次组织召开噪声扰民警情防治工作专题会,宜良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县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沈斌主持会议并提出要求,一是要强化主动预防。压实部门职责,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按照自身职责,及时安排部署,认真组织实施,将任务层层分解,做到目标、任务、人员、时限落实落细。二是要优化执法理念。以柔性执法为先,规范执法流程,以服务经济大局为核心,用晓之以法、晓之以果的方式,切实督促噪声主体观念转变。三是持续巩固成效。建立排查整改台账,完善“发现、交办、整改、销号”闭环管理机制,确保长效管理。同时,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全面开展“回头看”督查核查,防止问题反弹。
万全准备,强化数据分析健全完善体系
宜良县公安局组织专班人员对今年以来接报的噪声类警情、12345政务服务热线、信访等噪声扰民情况进行梳理分析,汇总研判,针对其中反映的噪声扰民突出问题认真开展分析研判,梳理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时段,找准症结,结合社区警务工作,重点对上述区域内的沿街店铺、广场公园、娱乐场所、烧烤夜市以及辖区住户进行走访告知。

通过分析研判,发现噪声扰民警情高发时段为晚20时至凌晨2时,易发生的场所区域为酒吧、宵夜摊、街面商户、文化广场等公共场所,根据分析研判结果,宜良县公安局形成研判报告,同步开展巡察整治,依托社区微信群、业主微信群等广泛宣传噪声整治的相关要求。累计走访住户700余户,沿街店铺、娱乐场所320余家,推送各类提示信息80余条,有效地提高了社会面知晓率。
对症下药,加强巡查全面开展整治工作
针对居民区、公共场所、KTV、沿街商铺等行业场所违规使用扩音设备、音响装置开展商业、广告、舞台表演促销等干扰他人生活、工作的情况或者采取其他方法发出高音噪声的行为,由城区派出所组建“猎音”小分队,携带分贝检测仪对噪声扰民警情高发、群众反映强烈的区域、时段开展巡逻监测。

同时与各商铺负责人签订《噪声管控主体责任告知书》,强调噪声扰民处罚主体责任、法律责任。今年以来,共开展巡逻防范500余次,累计开展法律告知1000余人,共签订主体责任告知书560余份。

强化宣传,营造噪声扰民治理良好氛围
一是以“普法强基补短板”工作为依托统筹全局警力联合成员单位,森警大队牵头联合各派出所,在广场舞高峰时段开展巡查工作,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开展法律法规宣传等方式,对广场舞人群进行柔性执法。

二是充分利用“村村通”大喇叭、“宜良警方”公众号、手机短信、微信社区群等形式和渠道,对城郊结合部、宾馆、出租房、酒吧、KTV等重点场所及区域开展宣传教育,普及噪声污染相关法律知识,提高群众对噪声污染的认识,发放宣传资料8000余份,受教育群众达1万余人。

三是广泛发动村社区治保力量和“红袖标”治安志愿者,结合日常生活中噪声扰民的实际情况,配合社区民警在辖区广场、小区空地等噪声扰民高发地段针对播放音乐、跳舞等噪声扰民情况进行宣传劝导,以案释法,宣讲相关法律知识,将宣传深入到辖区每一个角落,努力提升辖区居民安全感满意度。

下一步,宜良县公安局将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着力巩固噪声扰民整治阶段性成效,多措并举强化噪声整治工作,以实际行动当好群众“守夜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1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