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桥辖区流动人口众多,析置成立之初集镇管理滞后,信息化水平不高,昆明“12345”政务服务热线投诉量居高不下。面对这些挑战,杨桥街道坚定信心决心,不断探索和实践符合本地实际的基层治理策略。经过不懈努力,2020年至2023年,杨桥街道成功处理1458件“12345”政务服务热线投诉,妥善处理213件信访件,将“办”热线提升为“用”热线,更好地服务群众,解决各类问题。
线上线下双轮驱动 智慧网格穿起社区治理“绣花针”
为拓宽问题发现渠道、提高服务效能,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新治理模式。
线上打造智能化的接诉即办平台,充分利用科技力量,通过全量汇聚社情民意数据,推动社区管理向智能化、精细化、高效化迈进。通过“智安杨桥”微信小程序设立接诉即办板块,提供文字、图片、视频、语音及电话热线等多种反馈方式,极大简化群众问题上报流程,提高问题反馈的便捷性和效率。
线下构建精准化的社会治理信息系统,深度整合辖区内安装的11个具备先进算法的高空鹰眼设备,实现智能识别并派遣对烟火、违建、违停、环境等违规违法行为的处理任务,有效提升社区治理的智能化、精细化、高效化水平。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创新治理模式,极大地提升了社区治理的整体效能。线上方面,智能系统已成功智能分流预警信息2000余起,通过数据共享和信息互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在线下,杨桥街道建立了完善的“热线+网格”为民服务模式。通过一封公开信征集、网格员走访排查、街道二级网格长下访接访、民生实事征集和民情恳谈等多种方式,积极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不仅使服务管理更加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更加贴近群众的实际需求,还实现了协同治理、主动治理、智慧治理和长效治理的目标。

迅速响应高效联动 资源整合搭建接诉即办“连心桥”
智慧治理,网格联动,助力高效响应解答民忧。通过智安杨桥APP实现网格员的自查自报、案事件上报,设立专门的响应中心负责接收、处理和分派来自“智安杨桥”APP的案事件,建立与街道相关部门的快速联动机制,确保案事件能够得到迅速的分流转办和妥善处理,通过智安杨桥APP实时监控任务进度,确保网格员能够迅速响应并调解案事件。

协同联动,高效解决,促进办件效率提质增效。对于未能有效化解的事件,中心迅速分流转办至街道相关部门,同时引入“书记吹哨,部门报道”模式,确保案件得到高效解决,提升办件质量和效率。

定期通报,综合考核,推动热线服务高效办理。采用“三单一函”制度,加强对重难点热线件的督促办理,确保案件及时、有效解决。同时,通过一周一通报制度,定期通报各社区热线办理情况,并建立热线办理成效考核机制,将热线办理情况纳入社区工作综合评价体系。这些措施不仅提升了热线办理的韧性和持久性,也促进了社区工作的持续改进。


多元联动主动治理 四大机制打好热线服务“组合拳”
通过一系列创新措施,在热线数据分析与矛盾纠纷管理方面实现精准识别与高效解决。
构建热线办理梳理研判机制,精准分析热线数据。街道专注于对热线数据中的整体性、政策性等共性问题的深入分析,通过精确找到问题“病灶”,实现从解决个别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的转变,不仅治标更治本。此外,通过定期召开热线办理工作研判会,对热线件进行集中总结梳理,确保每一件12345热线案件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置和办结。
构建民情民事联动处置机制,高效处置矛盾纠纷。面对辖区内矛盾纠纷,街道不仅通过民情恳谈会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还通过“智安杨桥”App、微信小程序等时刻关注并响应群众诉求系统,智能感知并分析研判矛盾事件。

构建矛盾纠纷会商研判机制,闭环处理矛盾问题。为更有效地调处矛盾纠纷,杨桥街道建立了社区周研判、街道月会商机制。每周社区会对辖区内的矛盾纠纷进行研判,并采用分色管理(红、黄、绿三色)对上报的矛盾纠纷进行登记汇总。根据研判结果,下发任务单到各职能部门和社区,联动开展化解工作。

构建多元联动协作调解机制,确保问题萌芽即化。为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杨桥街道还采取了多元化调解机制、协同联动机制、预警机制等措施,同时加强调解队伍建设、加强信息共享、加强协作配合、加强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工作,确保矛盾纠纷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处理。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1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