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昆明长安网
嵩明县“1+2+3+N”擦亮乡风文明“新底色”

嵩明县太平龙社区党委坚持以“党建+乡风文明”为抓手,深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深入了解群众所想所需所盼,整合各类资源、优化服务项目,积极探索“1+2+3+N”工作模式,建强一个堡垒,传承两项非遗,构建三个阵地,开展“N”个活动,让文明的种子在乡村“落地生根”。太平龙社区太平龙小组被评为“全国文明村”,桥头小组、太平龙小组被评为“省级卫生村”。

1.jpg

建强一个堡垒 挺起乡风文明“主心骨”

太平龙社区持续强化党建引领作用,优化社区干部队伍结构,推动党员队伍素质全面提升,不断夯实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一是强队伍,夯实文明实践基础。充分发挥党组织、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围绕文明实践积极开展“党员行动践初心,文明实践暖人心”主题党日活动,各党支部每月固定开展环境卫生整治主题党日活动,有效调动党员投身文明实践建设的积极性。用好“万名党员进党校”“云岭先锋”夜校、“三会一课”等学习培训契机,推动社区干部学习常态化,进一步提升村干部整体素质,提升履职能力。二是聚合力,发挥党建共建优势。与云南城市建设学院、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辖区工厂党支部等开展结对共建,通过共建交流、信息互通、方法共促、经验共育,提升社区干部及后备干部比学赶超争先晋位意识,提振村组干部队伍精气神。

2.jpg

3.jpg

传承两项非遗 优化乡风文明“软环境”

一是党建引领搭平台,传承文化后继有人。太平龙社区非遗文化遗产滇南百草膏与汉族刺绣的传承人均是本社区居民,社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为平台,依托党建活动阵地,组织开展“非遗进社区”活动,通过非遗传承人讲学、教学,让百姓充分了解、喜爱非遗文化,发掘非遗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唤起全民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在社区党委的支持下,成立《走绣坊工艺品设计有限公司》,成为云南艺术学院服装班的教学实训基地,为广大在校师生近距离展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组织开展“刺绣培训班”,培训指导更多的家庭妇女开始刺绣致富之路,目前,社区与汉绣传习馆已经开班20余次,有1200名左右的农村妇女接受培训,为更多农村妇女致富增收,既引领和带动当地妇女实现创业就业,拓宽妇女增收渠道,又保护和传承刺绣文化,使文化传承后继有人。

4.jpg

二是多元宣传,打响非遗文化品牌。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鼓励党员学习和宣传非遗文化,成为非遗文化阵地建设的倡导者、传播者和弘扬者。社区党委支持、鼓励传承人申报非遗项目,两项非遗均获昆明市非遗文化遗产项目。为了非遗技艺、特色产品更好地被大多数人所熟知,社区党委积极联系融媒体平台,在“杨桥新声”“悦读嵩明”“嵩明文旅”“滇中新区报”等公众号积极宣传社区非遗文化,参加嵩明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紧跟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步伐,利用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进行带货。邀请融媒体平台对其进行采访,让更多人更加真实地了解太平龙社区汉族刺绣文化与滇南百草膏的作用功效,将非遗文化打造成为一张靓丽的地区名片,真正让“非遗之花”绽放在乡村沃土。

6.jpg

构建三个阵地 打造乡风文明“硬基础”

有阵地才有根基。社区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各1个,特殊服务阵地1个,村风文明小广场1个。一是依托文明实践站、点,成立志愿者队伍。培育志愿组织,社区共成立文明服务志愿者1支,巾帼志愿者1支,文艺志愿者1支,文明服务志愿者定期开展走访入户,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单、文明城市倡议书、防养老诈骗宣传册等2000余份,促使社区居民养成垃圾不乱丢、主动讲文明的好习惯;依托社区妇联成立巾帼志愿者服务队,每月召开妇女议事会,走访“两癌”妇女,了解妇女儿童所思所盼,暑假期间对河道进行巡逻,切实做好防溺水宣传,巡河50余次,劝返未成年人30余次;社区文艺志愿者队由各小组文艺爱好者组成,定期到小广场演出,带领居民一起跳广场舞,文艺志愿者队自编自导自演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曾获县级表彰。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社区推选出文明家庭1户,荣获街道“最美家庭”称号、县级“文明家庭”称号,充分彰显了文明实践建设的强大生命力。

9.jpg

二是依托特殊群体服务阵地,充分为社区群众服务。成立太平龙社区残疾人康复站,根据残疾人的特点,确定了8项康复器材,并且教给每一位残疾人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把“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地使每一个残疾人得到康复指导及训练;成立妇女儿童之家,邀请社区从事美术、书法的老师来为社区儿童培训,一起开展“快乐过暑假”活动,丰富社区儿童的暑期生活,开展亲子阅读活动,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开展“我的悄悄话”活动,为父母与孩子搭建交流平台,更好构建良好的家庭关系。

12.png

三是依托村风文明广场,提供文化服务阵地。村风文明广场覆盖乡村大舞台、硅PU塑胶篮球场、农家书屋、“三栏三亭”,包括:特色文化栏、德孝长栏、乡风文明栏;爱民亭、忠诚亭、廉洁亭。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随处可见跳广场舞、唱歌、锻炼身体、下象棋、打乒乓球、打篮球的居民,通过在广场上展示社区选出的道德模范、非遗传承人、社区开展的活动等,让社区群众潜移默化受到熏陶、心灵得到净化,向榜样看齐。

13.jpg

开展“N”个活动 描绘乡风文明“新风貌”

社区党委把开展文明实践工作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环境整治等工作有机结合,红马褂、红袖标遍布扶贫助残、文艺汇演、无偿献血、净化家园等各个领域。

一是提高政治素养,开展政治宣传教育活动。社区党委组织党员群众,到田间地头、小广场开展“书香润社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诚信进社区、进家庭”宣传教育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宣讲,使各项政策法规深入人心。

14.jpg

二是践行为民服务,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社区党员与志愿者们先后走村入户宣传防诈骗、防溺水等知识20余次,惠及人数3000余人;常态化开展大扫除、清淤排障、清理枯树杂草志愿活动、暑期家庭亲子阅读活动、“把爱带回家”暑期儿童安全关爱行动、“大手牵小手,快乐过暑假”、“三联三创”志愿服务活动20余场,既传递了爱心,又传播了文明,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关怀,促进社会和谐。

15.jpg

三是贯彻“文化润人”,开展文化体育活动。与相邻社区开展篮球友谊赛、定期举办花灯表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志愿活动5场,不断提升社区群众生活,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16.jpg

四是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每星期一为民情恳谈日,让居民群众针对社区文化建设提出可行性意见,积极参与社区治理,挂钩小组的社区工作人员下村入户了解居民群众的所思所盼所需所想,收集群众诉求及意见建议102条,已办结76件。

640.jpg

下一步,太平龙社区将持续加强党建引领,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切实提升文明实践工作组织化程度。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技术,打通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等4大平台,做到文明实践网上网下同步、线上线下互动,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Copyright © 中共昆明市委政法委员会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153号 滇ICP备07000700号-1

  地址: 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5层 邮编:650500

技术支持:昆明信息港 网络支持:0871-6396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