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整治乡村治理过程中的“老大难”问题,不断推进乡村治理走深走实,牛栏江镇创新“2+3+N”基层治理新模式,提升基层综合治理效能,为建设和美牛栏江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牛栏江镇有16个村委会,平均每个村委会每年化解矛盾纠纷20至40件。近年,牛栏江镇创新推行“2+3+N”基层治理新模式,打开乡村治理共治共建新格局,做好乡村治理“大文章”。
坚持党建引领,充分整合资源
通过“书记抓,抓书记”,凝心聚力打造政府负责、指挥部靠前指挥、社会协同、群众参与,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的格局。为了充分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和基层组织的“情报站”“探头”作用,组织村组干部、党员、群众代表组建“红袖标”治安志愿者队伍,充当平安建设的信息员、遵纪守法的宣传员、社会矛盾的调解员。同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补充心理咨询师、律师、法律明白人等专业人员提供专业服务、技术支持、资源整合等方面的帮助,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的多元化,不断推进乡村治理走深走实。

牛栏江镇共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基层调解组织18个,拥有人民调解员48人;五级网格146个,网格长146人,十户长1126个;法律明白人164人,均持证上岗;16个村委会包括镇属各部门均聘有法律顾问;四营法庭特邀调解员25人,法庭网格员16人。

执行“四制度”,融合“四中心”
网格化摸底排查制度:牛栏江镇综治中心每周会对各村上报的“六类风险隐患”登记造册,建立动态管理数据库及特殊群体基础数据库,时刻掌握全镇矛盾纠纷动态,做到早发现,早处置,遏增量,消存量,解决案(事)件线索“源头活水”的问题。
联席会议制度:矛调中心、信访接待中心、网格化指挥中心、综治中心、四营法庭,定期开展联席会议开展分析研判,重大信访问题专题联席会议,实现了集思广益、信息共享、精准化解。
任务交办制度:根据矛盾分类上交到相关职能部门,由四中心参与化解,并于每周职工大会通报警情和重点信访问题、职能部门反馈处理情况。
四中心实行“首问负责+部门联动”制度:依靠“四中心”高效融合这张“王牌”,牛栏江镇不但啃下了一批久调不决的“硬骨头”,又不断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建立了“平安一体化”调解模式,在工作上逐渐形成了“一盘棋”格局,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精准分流交办,发挥“N”的作用
根据6类风险隐患的不同特点,按照各职能部门的不同作用,进行精准分流交办。对于低风险的婚恋、家庭、邻里纠纷先交由各村牵头跟踪化解,综治办、司法所、妇联、社区民警配合处置;对于中、高风险的婚恋、家庭、邻里纠纷直接由指挥部统一研判指挥处置。

推进一站式解纷体系建设,坚持把“非诉解纷”机制挺在前,打通为民司法“最后一公里”。工作站建立以来,召开联席会议4期,研判矛盾纠纷15件,投入化解人员65人次,处理矛盾纠纷21起,11件调处后履行完毕,8件分期履行进行司法确认,2件联合调解不成后作出裁判。
自牛栏江镇开展2+3+N机制试点工作以来,全面梳理摸排出历史遗留信访问题15件,成功化解8件,其中最长积案时间长达46年。主动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和群众来信、群众来访均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市长热线转办件已全部办结并回复群众,过程满意率达100%。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1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