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泄露?检察公益诉讼出招维权
来源:中共五华区委政法委员会
编辑:五华区政法委
发布时间:2024-03-28 15:23:40
买房后骚扰电话不断,业主对此苦不堪言却又防不胜防······

案情回顾:五华区人民检察院在办理刘某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过程中,发现刘某某为获取非法利益,多次通过微信群向他人非法出售利用工作便利掌握的上百个住宅小区的业主信息,获利人民币67381元。这不仅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还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经过公开听证和释法说理,刘某某自愿签订公益损害赔偿协议。2024年2月9日,五华区人民法院作出民事裁定书确认公益损害赔偿协议合法有效。截止目前,刘某某已按赔偿协议要求将获取的业主个人信息予以删除,缴纳了67381元公益损害赔偿金,并于近日登报公开赔礼道歉,民事责任已全部履行到位。
检察官提醒广大市民:
不要随意丢弃含个人信息的票据,如车票、快递单、取款凭条、刷卡凭证等,日常生活中注意保存好,集中销毁。
不随意参加抽奖、小调查或非正规办卡、扫码免费赠送等活动,不随意填写个人信息。
及时关闭手机Wi-Fi无线功能,在公共场所不要随便使用免费Wi-Fi。
不点击、浏览不知名网站,不随意扫描陌生二维码或下载来历不明的应用软件。
不要在社交媒体随意公开自己及家人的隐私信息。
安装软件时要仔细阅读涉及个人隐私内容(如通讯录、短信等)的权限获取申请。
个人信息一旦被泄露,可向互联网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进行投诉举报。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1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