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转龙人民法庭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四个一”为抓手,积极开展诉源治理工作,积极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为普法强基赋能添动力,为营商环境筑基添活力。
“一个坚持”是保障
诉源治理是群众工作,群众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转龙法庭始终紧紧围绕党的领导这一核心关键,紧扣大局,积极向镇党委汇报工作,推动构建“党委领导、法庭吹哨、部门报到”的诉源治理工作大格局,积极整合派出所、司法所、各党支部等多方资源和力量,坚持“边打击、边治理、边宣传”的工作方针,以优势互补的治理网格进行源头治理,积极参与“养老防诈、网络诈骗”等重点行业整治,自觉将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转化为司法为民的实际行动,立足审判职能,发挥司法审判对社会风气的调节作用,助力平安乡村建设。

“一条主线”做指南
转龙法庭牢牢把握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主线,坚持普法强基补短板与诉源治理工作有机结合,贴合实际制定普法工作方案,通过主抓“关键少数”,多元化开展普法工作。
助力平安家庭。法庭干警组队入户排查矛盾纠纷、现场释难答疑、挨家挨户发放司法宣传手册;
呵护平安成长。法庭以中小学校师生为对象,以“普法强基补短板,模拟法庭进校园”为主题开展法治教育专题讲座、法治主题班会共同学法活动、教师法治教育专题培训、家长法治课堂;
保障平安务工。法庭以外出务工、外来务工群体为主要对象,组织开展外出务工人员“劳务输出,法治同行”宣传活动,选取典型案例开展以案释法活动。以明确重点普法人群、明确重点普法内容、明确重点普法区域、明确普法方式,推动普法强基工作具体化、常态化。

“一张桌子”促合力
转龙法庭始终牢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健全城乡社会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的要求,积极聚合基层力量,运用“法庭吹哨,部门报到”的多部门联动机制,开展矛盾纠纷调处,构建和睦融洽的邻里关系。
推动矛盾纠纷诉前化解。法庭将辖区内的4家人民调解委员会及诉调对接人民调解委员会的4名调解员引入诉讼服务分中心,把家庭矛盾、邻里纠纷拿到“方桌会议”上“扯一扯、说一说”,成功将40余件矛盾纠纷在诉前调解;
不断创新巡回审理方式。法庭通过选取劝酒、酒驾等典型案例到事发地进行巡回审理,以形成宣传一案治理一片的法治氛围,弘扬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开展矛盾纠纷前端排查。法庭干警组队到法官工作站开展矛盾纠纷入户排查,现场提供答疑解惑,现场建立普法宣传微信群聊。在长期开展普法工作的背景下,当事人在金钱给付类案件中,不签合同、不出具《借条》、不进行结算等不规范经济交往行为大幅下降;
积极推广“无诉”村经验。法庭运用4个“法官工作站”将政府积极打造的社会治理示范点“无诉”村内的断处观、情理相辅治村、民俗活动治村、村案释法等特色解纷措施进行推广应用,将诉源治理的效果提到了纠纷形成阶段的最前沿。

“一个理念”护营商
转龙法庭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的理念,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要任务,围绕提供“公平、公正、可预期”的司法环境不断提升审判质量,将优化营商环境与审判工作有机结合,为辖区营商环境发展保驾护航。
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公平、安全、诚信的市场环境。法庭通过选取典型案例到辖区企业进行巡回审理,宣传买卖合同类、工程类、劳务合同类等与企业息息相关的纠纷案件审理经验,鼓励企业诚信交易、公平交易。1月份以来,法庭依法处理涉企纠纷案件50件,案件审理周期较去年大幅缩短,服判息诉率较去年大幅提高;
通过多种形式倾听企业呼声,为企业解决急难愁盼的法律问题。法官不仅定期到辖区企业走访,倾听企业需求,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服务,帮助企业防范、化解经营风险,还为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充分运用线上线下跨域立案、多元调解、诉前解纷功能,缩短办案周期,降低企业诉讼成本;
充分发挥司法建议的作用。对审判执行中发现的其他部门损害营商环境的问题,及时向党委、政府及其他各部门提出司法建议,为各部门涉企案件提供法律咨询,形成司法与行政的营商环境合力,积极护航企业健康发展。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1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