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官渡区吴井街道围绕工作目标,汇聚普法宣传资源,强化普法宣传力量,明确工作内容、工作要求,综合发力,积极打造“普法+”新模式,将普法工作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以法治护航社会治理,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联动普法+网格治理”引领学法用法新风尚
吴井街道从解决法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出发,推动普法强基行动与基层社会治理融合,将普法宣传延伸到网格治理的微单元。
建齐网格普法队伍。依托综治网格管理体系,划分四级网格70个、五级网格213个、微网格322个,配齐配强网格长436名,按照“一格多员”原则,以群众法治需求为导向,坚持“普法责任向网格延伸、普法资源向网格下沉、普法要素向群众身边集聚”的工作思路,成立以社区干部、社区民警、司法调解员、法律顾问、网格员、“双报到”党员等为主的基层常态化普法队伍12支270人。

用实网格普法力量。落实“四个一”制度(即1社区1民警1调解1法律服务),将楼栋长、流口协管员、物业人员等沉入网格,精准送法上门,普法入户,推动普法资源和力量向末端延伸。目前,普法队已开展上门普法3000余次,发放宣传材料6600余份。
“定向普法+院坝协商”拓宽普法强基新渠道
吴井街道将普法强基融入基层院坝协商过程中,坚持协商和普法双轮驱动。如,五里多社区通过开展“破解消防通道堵塞、共筑消防安全防线”院坝协商会,会上就《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普法宣传,引导小区住户合理合规停放机动车辆。会后根据协商会议结果,正式启动安装护栏,解决长期占用堵塞消防通道“老大难”问题。董北社区开展了主题为“问题向平台汇聚,矛盾在基层解决”的院坝协商议事会。会上,曙光派出所民警把普法讲堂“搬”到群众家门口,重点围绕婚姻家庭、养老继承、邻里纠纷、禁毒防邪、反电诈等内容以案释法,解答群众关心的法律问题。截至目前,吴井街道各社区已开展院坝协商会24次,排查矛盾纠纷29件,联动妇联、工会等走访家庭1800余户,成功化解婚姻家庭纠纷6起。

“矩阵普法+法治服务”营造普法守法新氛围
街道按照“主题鲜明、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原则,在辖区香樟俊园小区打造了法治公园,在农博广场建成“扫黄打非”广场,吴井街道石井社区、五里多社区获“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称号,通过建成法治文化园、法治文化长廊、法治宣传栏等形式, 配套法治漫画、名言警句、文明公约等内容,让群众与法“结缘”,在休闲娱乐中接受法治教育。同时,根据老年人、青年流动人口等不同群体,针对性了解普法需求,对8个居民区开展“普法需求调查问卷”2000余人次,制定“需求清单”5条,“资源清单”10条,“服务清单”8条,分级分类开展服务,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最前端。

下一步,吴井街道将稳步推动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工作与基层社会治理同频共振,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教育,不断增强辖区居民法治观念,为基层社会治理夯实基础,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1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