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宁市公证处紧紧围绕以人为本、执业为民的公证理念,坚持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公证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不断推出便民利企公证服务“六办”举措,开通多条绿色通道,积极营造优良的法治环境,为推进安宁市经济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公证法律服务。

缩减程序精简办
对于法律关系简单、事实清楚、无争议的“出生、生存、死亡”等89项公证事项,只要申请材料齐全、真实,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的,即可实现让当事人“最多跑一次”。推行公证证明材料清单管理,坚决清理没有明确法律法规依据、不必要的证明材料,凡能通过个人有效证照证明或部门间信息共享核验的证明材料,不再要求当事人提供证明材料。当事人通过政务平台获取的相关资料,可被直接认可,无需另行提供。2023年以来,实现群众“最多跑一次”共计130件。其中,委托公证73件,无犯罪记录29件,签名印鉴属实3件,其他事项25件。

优化服务上门办
针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人身自由权受限等无法亲自前往公证处申请办理公证的当事人,提供上门服务。主动参与市司法局开展的“法治体检”进企业公益法律服务活动,与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司法行政干警,深入民营企业开展上门服务。2023年以来,提供上门服务12次,开展“法治体检”企业公益法律服务活动14次。
量身定制精准办
改变以往坐堂办证模式,开展“企业+定制服务”模式,主动走进企业,为企业量身定做服务清单,建立适合企业特点的服务模式。为企业明晰产权、融资、保护知识产权、提存、规范劳资关系等提供一系列优质高效的法律意见及公证法律服务。2023年,深入企业进行普法宣讲3次,为云南省第三监狱定制服务一次,助力云南省第三监狱化解不动产历史遗留“登记难”问题,现场接待法律、房产过户税收咨询100余人次,以出具公证书的方式解决“疑难杂症”案件19件。
便民利民贴心办
开展“您办证、我跑腿”服务,成立继承公证外调小组,由当事人提供线索,外调小组主动调查核实继承公证所需相关证明材料,切实做到让群众“少跑路”,破解群众“证明难”问题;推行告知承诺制,对部分证明材料实行“承诺制”办理;提出帮办代办服务,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服务;实行周末预约办证、下班延时服务等便民措施,从而解决群众“上班没空办证,下班无处办证”的难题。2023年,为群众提供“您办证、我跑腿”服务308件,采取告知承诺制办理公证20件。
机制创新容缺办
在不影响事实认定且基本满足受理条件的情况下申请人提供的主要材料齐全但欠缺次要材料的,实行材料“容缺先行受理”,在当事人领取公证书时再补齐辅助材料。2023年,为群众提供“容缺先行受理”25次。
技术革新网上办
引进新的办证系统,添加远程视频公证功能,并积极运用远程视频公证系统为企业、群众提供“无接触、零距离”服务,打通服务企业、群众的“最后一公里”。2023年,以“远程视频”方式办结公证6件。
开通涉外公证业务通道
夯实涉外公证业务知识储备,拓展业务范围,开展涉外公证业务办理,成为昆明市第一家开通并成功办理涉外公证业务的县级公证处,实现了安宁市公证处涉外业务从“0到1”的跨越,终结了安宁市人民群众办理涉外公证需要舍近求远的历史。2023年以来,办理涉外公证案件44件,公证书使用地涉及德国、马来西亚、瑞士、澳大利亚、津巴布韦、新加坡等国家。
开通涉企服务绿色通道
设置涉企服务窗口,开通绿色通道,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对涉企公证一律做到“当日受理、及时办理、快速出证”。优先、优惠受理国家、省、市重点工程项目公证;对金融机构和融资困难的企业有公证要求的,实行公证预约服务及上门办证服务,帮助企业纾困;企业办理涉及金额较大的公证业务时,实行全程跟踪服务,做到公证“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1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