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市金方街道党工委积极探索“微网格”管理、“微力量”参与、“微改造”提升、“微服务”为民的“四微”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模式,绘制“网格党员红”“情暖夕阳橙”“护航安全黄”“美化环境绿”“暖阳关爱粉”的“五彩”幸福愿景。

点亮“微网格” 撬动“大治理”
锻造“网格党员红”。金方街道辖区共有1个街道网格、17个村(社区)网格,92个村(居)民小组网格,其中87个网格已成立网格(居民区)党支部,构建党建网格和基层治理网格“两网融合”格局,实现“支部建在网格上”,网格长均由各级党组织书记担任,进一步强化党对基层治理的领导。同时,根据户籍人口、流动人口、管辖面积、居民区楼群、驻社区单位、商铺等不同点位再细分出128个微网格、762个楼栋长,将党小组组长、“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在职党员融入其中,做到每个网格有党员,通过各级网格、楼栋联系服务53000余户居民,形成了“街道联、村(社区)拢、网格兜”的红色主轴,满足居民诉求更精准、更及时。
护航“安全黄”。成立以街道党工委书记任组长的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党工委书记组织召开安全生产会议5次,与街道17个村(居)委会和辖区67家企业签订2023年安全生产责任书,通过“街道——村(社区)——村(居民小组)”三级网格,网住安全生产一张网。截止到目前,开展安全生产检查269家次,其中,检查非煤矿山企业11家;检查危化品企业5家;检查烟花爆竹仓库(及烟花爆竹零售点)6家;检查生产加工企业247家。对查出的安全隐患,街道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清单,督促企业完成隐患整改,共督促企业整改隐患1584条,反向指标均为零。
培育“微力量” 激发“大能量”
融合“大工委”“大党委”。金方街道有常住人口60000人,老年人40000余人,约占常住人口80%,金方街道党工委以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成员中的医疗单位为载体,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统筹10余个成员单位党组织,集中力量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健康体检、法律援助、卫生打扫等服务60余次,针对辖区老年群体多的现状,筹措200余万元新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并建立完善社区养老服务“日间照料中心”,向辖区老年人开设爱心小饭桌,接待老年人用餐达6000多人次。
融合党员队伍。组建了以党员为骨干的志愿服务队伍16支,为居民提供生活帮扶、治安巡逻、医疗卫生等10大类服务,上半年开展服务活动100余场,满足多元化需求。
融合社会组织。建立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培育、引入社会组织10个,组成42支队伍,立足居民需求,提供精准服务。每月10号在社区开展“爱心义剪”,服务老人1800余人次,开展理论宣讲、健康讲座、文艺演出、爱心义诊等活动30余期,受益人员达2000余人次。
城市“微改造” 环境“大提升”
环境绿。街道党工委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整合各方资源,协调多方力量,完成入城段钢海路沿线人行道新增绿化560㎡、街道辖区内交通要道增绿补绿工程5500㎡、新建口袋公园绿化60㎡、新建11个口袋公园。
补短板。街道党工委联合相关职能部门、群众代表、商户代表等群体共同商定措施,对朝阳巷、和谐巷、和顺巷、和美巷、和睦巷等6条破损道路进行修缮、修缮户外休闲亭24个、新建11个文体小广场约800㎡、新建40多个休闲亭、新增休闲铁凳子、铁桌子50余套、安装健身器材12组、安装晾衣架250余架。

强硬件。完成社区地面硬化工程量10000㎡,新浇11条沥青路、打造3条文化巷、修建人行道2条,有效解决居民出行隐患问题;修缮建设街沿线居民下水管道8000余米、更换破损沟盖和井盖1000余块、7座标准化公厕、5座标准化洗手台,进一步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增设600余个停车泊位、修建小罗白停车场、新建3个充电棚、安装70余个充电桩,基本缓解了停车难、充电难的问题。

惠民“微服务” 做实“大民生”
打造“爱心家园”。街道党工委通过访民情、听民意、集民意,聚焦辖区内空巢老人、特困家庭、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对朝阳后山原华云公司集体单身职工宿舍3幢共计95套房屋进行改造,打造“爱心家园”,作为低收入群体基本性住房,通过大量的摸底调查、入户走访,依托社区的网格化管理,找准困难对象、住房困难空巢老人33人、残疾人70人、特困户22户,第一批住房安置解决了33户居民住房难题,第二批“爱心家园”住房调配工作启动仪式共有15户居民参加,参与分房抽号人员共13人,最终签订居住合同人员9户。

改善老旧小区。对成果树园片区、晓塘郎前山片区、朝阳后山二期、晓塘新东区片区、小罗白老东区片区等5个老旧小区实施提升改造工程,建立50座24节气“三有三无”标准洗手台,完成楼道灯改造工程194个,进一步提升居住水平。
关爱未成年人。金方街道党工委持续做好青少年儿童的服务性工作,建立了“青少年教育中心”“家庭教育中心”,突出少年“新星力量”赋能基层治理。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1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