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昆明长安网
我与党的故事——李姝婷

微信图片_20210624101228_副本.jpg

故事不长,也不难讲。

讲起来,总绕不开爷爷。爷爷生于1940年,大约六岁时,就开始学着下河摸鱼、照看弟妹、喂养牲畜,新中国成立后,才有机会进学堂念了几年书。嚼过草根,啃过树皮,历经苦难的他,是新中国发展的见证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历者。小时候,爷爷喜欢念“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给我听;等再大一点,识得的字多了,爷爷便拿出毛泽东诗词教我诵读。他不是党员,不是什么文化人,祖上也并非书香门第,仅有小学文凭的爷爷,一刻不停地向我讲述着红色故事。一遍又一遍。那会儿年纪小,就是读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也不明白为什么要长征,为什么红军那么能吃苦,更不理解一个连党都没有入过的老人,为什么对党爱得如此热烈,如此赤城。

只有尝过了苦,才知道什么是甜。“免收粮税、义务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放在我们小时候,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你们这代人啊,享福啦。”“现在国外的疫情还没完全稳控住,我们连疫苗都有了,多厉害。”“居然能在有生之年听到全面脱贫的消息,共产党真是了不起”。爷爷总是喜欢这样唠叨。

原来,感同身受,是很难的。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从书中读到过普通农民的千般不易,也为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故事热泪盈眶,可是啊,种种感受,都不及他们的十分之一。一个普通的农民,看过了那些寒冷,便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党对人民大众的爱。我没有见过烽火连天,没有经历过衣不蔽体、食不裹腹,我没有经历的,是无数先辈们用热血换来的,换来的这和平年代,美好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我的爷爷,便是这无数人民中小小的缩影。

在红色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我加入了少先队,加入了共青团,一步一步,向那个向往已久的组织走近。渐渐的,我看到了井冈山上的足迹,听到了南昌起义的枪声,懂得了嘉兴南湖的小船所承载的希望。

刚上大学,便迫不及待地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参加了党课培训班。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初心不改,薪火相传,终于,接过了老一辈革命人的担子。信仰,从树立的那一刻开始,就没有动摇过。

这些年里,我遇到过很多党员,有教书育人的老师,有默默奉献的同事,有勤勤恳恳的农民,有学识渊博的教授......无论他们是何种职业,受过何种教育,我的同志们,或伟大或平凡,都在各自的岗位发光发热,都在用共产党人的坚毅,用艰苦奋斗的精神,为后来者指引着方向。我一次又一次被同志们所展现的党性感动,被这个伟大的组织震撼。

到现在,我已有5年党龄,曾经抱有无数幻想的我们,最终脚踏实地,归于平凡。无论时代变迁,亦或风云动荡,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不会变的。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十四五”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年轻的我们,才刚刚迈开脚步。

我愿十年磨一剑,以抵挡千军万马;我定朝夕必争,不辜负这时光韶华;我必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

Copyright © 中共昆明市委政法委员会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153号 滇ICP备07000700号-1

  地址: 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5层 邮编:650500

技术支持:昆明信息港 网络支持:0871-63967198